摘要 在大多数学校,体育特长生教育中,往往采取一种标准、齐步走的方法。然而,每个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发展和自我实现具有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锻炼身体的方法也是多元化的。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有目的的实施体育特长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术和锻炼身体的主动性,进一步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去, 为培养发展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关键词 高中;体育特长生;多元化;措施和方法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随着社会对体育、健身等方面人才的需求,目前各地普通教育系统中体育特长班蓬勃兴起。既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又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对于一个体育特长生来说,这个青少年时期的训练过程不仅是挖掘运动能力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生中智力开发和知识掌握的关键阶段。中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如何能让更多的人轻松步入体育院校,体育素质测试则是重中之重。如何提高体能,适应考试需求,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本文通过高中体育特长生的调查以及自身训练实践,对高中体育特长生体能训练进行探讨阐述,为有效的实施训练从而提高训练效果提供参考。
2培训体育特长生的目的
2.1实现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竞技体育人才主要依靠体育系统培养, 走的是专业竞技的路子,存在着重运动成绩轻文化学习的体制缺陷,优秀运动员运动水平高、 文化水平低的失衡跛足现象严重,而普通运动员则在竞技体育高淘汰率的残酷竞争下尴尬进入社会, 他们由于文化水平低、 缺乏劳动技能而难以与社会真正相融,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低技能的工作。运动生涯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成了一笔无法找回的巨大透支资产。我国很少有自己培养的优秀学生运动员, 而高水平的中学生运动员更是凤毛麟角。
凡此种种现象, 又反过来对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后备人才短缺的问题凸显, 竞技体育人才的迫切需求和现实供应稀缺形成强烈反差。随着体育社会化、职业化的发展, 运动员作为一种职业越来越受到其职业生涯短暂性的限制,运动员职业生涯的阶段性和社会对运动员综合素质要求高的长期性的矛盾,推动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转变。因此,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竞技体育人才队伍,特别是优秀的学生运动员队伍极为迫切,如何将学校教育与竞技体育更好地融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
2.2体育强国的重要支撑
虽然中国在奥运会奖牌榜上已位居世界前列,但群众的综合能力仍与世界体育强国存在较大差距。体育强国是以人为本的体育,我国的人均体育场地、人均体育消费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在较低水平。群众体育是中国体育强国的重要部分,而青少年体育是群众体育的基础。在高中体育特长生教学中, 每个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发展和自我实现是具有个性化、多样化的; 锻炼身体的方法也是多元的。无视个性,统一化的体育教学模式,不能说是在体育教学中真正普遍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更不能说是完善的体育教学模式。教育界尽管不少人提出且论证过,如何养成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但是要真正做到适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主动性,还需依靠个性差异来实施体育特长教学。因此必须改革现存的社会俗见和应试教育 ,实施依据个性发展,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体育教学,才能让每个学生真正体验到体育锻炼与学习的快乐意义。
3体育特长生教学面临的问题
3.1学校体育教育的错位
目前, 我国多数高中体育教学是处在大而全的体系中, 在教学目标上搞一个标准、一种规格,教学组织上采用一个模式、 一种程序。,体育特长生接受的是多方面的基本技能和身体锻炼方法的学习, 同将来成为自己终身受益的需要相距甚远。“齐步走”的方法来对待学生的体育学习,忽视甚至压抑学生的体育兴趣与体育特长的发展 不利于特长生个人和个性发展, 也不利于激发学生潜在创造力。抹杀了学生对体育运动锻炼的热情, 更谈不上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优良品质的自我实现这一基本需求。
3.2重“赛前”短期管理,轻“全程式”系统管理
由于对体育课余训练认识的偏颇,学校领导疏于特长生日常的全程系统性的管理,往往大赛在即便马上“高度”重视起来,开动员会给教练员、运动员加油鼓劲,希望比赛取得好的竞赛成绩,而学生返校后便偃旗息鼓,又将体育特长生的管理事宜束之高阁了。这样的管理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不利于学校体育工作和教练员的成长。而应该把中学体育特长生的业余训练和文化课的学习纳入学校或教务处的工作计划之内,定期检查,特别是文化课跟不上中等水平的学生应停止训练、补课,比赛后要及时总结鼓励,以鞭策运动队师生进步。有关领导、班主任和教练员要经常深入课堂、运动队检查作业,定期召开运动队领导组会议,听取情况,及时处理,外出比赛专派文化课教师跟队在空余时间补课,在假期集训期间,安排一定时间补上相应的文化课。
3.3 重“竞赛训练”轻“管理育人”的教育理念
体育特长生面临的主要矛盾是训练和学习的矛盾,学训分离的现实更加重了矛盾的激化,体育教师管训练,班主任管思想、学习,二者之间缺少沟通,没有整合教育力量合,达不成有效的管理效果。另外,学校对体育特长生进校后的文化学习没有什么具体要求,学生也就过高自我约束与压力,以至于破罐子破摔,因此,我们也就经常看到很多学生一旦开始体育特长训练,学业成绩就越来越差。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校没有建立硬性的特长生文化补习制度,很多学生原本学习基础不好,加之繁重的训练和比赛任务耽误了功课,事后学生拖欠的学习无人问津,现在的中小学课程繁重,对一般学生来讲,稍有放松就会跟班困难,而对原本基础就不好的体育特长生来讲就更是望尘莫及了。
3.3 重“机械管教”轻“情感教育”的管理方式
体育特长生教育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与道德情感,人既是理性的,更是有感情的,感情决定着思考方向,理性决定着思考结果。作为教育工作者,做体育特长生的思想工作,特别要注意方式与方法,找准工作的切入点,以情感人,才能以理服人,现实中,我们发现普遍存在简单体罚和打骂训斥的现象。教练员要多以鼓励人的自主发展为主,以爱为基石,以正确地认识人、理解人、尊重人、信任人,积极开发人的心智,提升人的德性、人格为根本。体育特长生的思想教育必须根据青少年情绪发展特点和个性、自我感知和性别的差异,及时化解体育特长生的负面情绪的方法;同时,要着力培养体育特长生的集体归属感、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通过榜样激励、形成互助小组、开展主题班会及组织他们多参与集体活动等方式和方法,让体育特长生感受到师生间的关爱,真正体会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产生集体归属感;开展挫折教育,增进体育特长生的意志品质,以开家长会、家访、教师和家长联谊会等活动,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形成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互动,为体育特长生的意志品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4体育特长生的教学方法
随着体育社会化、 职业化的发展, 运动员作为一种职业越来越受到其职业生涯短暂性的限制,运动员职业生涯的阶段性和社会对运动员综合素质要求高的长期性的矛盾,推动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转变。因此,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竞技体育人才队伍,特别是优秀的学生运动员队伍极为迫切。经过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究之后,笔者提出以下办法。
4.1教学个性化和多样化
在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的思想风潮下,个性化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得到重视。现如今,教育思想得到更新,办学条件也得到了改善,教学中应当提倡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身的健身内容和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发展学生 的体育兴趣和特长。为此,必须创造条件拓宽体育教学的范围,引进优秀的专项体育人才,设立新颖的体育项目,丰富校园体育内容,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4.2转变教育观念
首先转变传统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 技能训练的倾向、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形成身心健康的同步发展 其次明确和树立新的教学观,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体育特长和学习潜能,建立平等 民主、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 再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最后把教师的教育观从传统的教学方式转移到多方位教学方式上来,使体育教师成为一个体育健身的指导者、协调者,更是一位参与者,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练习、游戏的同时,培养其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
4.3加强基本运动能力训练
基本运动能力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也制约着体育能力的发展,更有利于基础素质的提高。因此,凡参加体育高考的考生必须重视基本运动能力训练,一般在训练之前还要进行必要的运动选材与素质测试,认真选拔具有运动潜质的考生进行训练,同时,在最初的训练中应把基础训练作为重点,如:“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有条件也可将这四项素质单独训练,逐一提高。加强素质训练,也就是提高专项素质,提高运动成绩,而这对于学生的运动能力,运动体能储备都有很好的发展作用。
4.4重视心理能力训练
心理训练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的对体育特长生的心理过程和本性施加影响,使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为更好地参加训练和比赛,争取优异成绩做好各种心理准备的过程。对于高考体育类学生而言,其实也是以追求好成绩、发掘人潜质为目的训练。所以,重视在平时的训练中进行必要的心理训练,对于提高运动成绩有很好的帮助作用。在具体训练中,每次训练安排内容要丰富多样,方法灵活多变,形式各异的训练,对每一个练习都要有明确的要求,并养成规范正确的运动习惯,以此来提高考生的运动感知能力,在大强度的运动训练下,教练要使考生在思想上、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可传授相关的调节紧张、焦虑等症状的方法,有条件可进行考前模拟训练,增强考试适应性,以便考生沉着、稳定的应考,并促进考生正常发挥,考出好成绩。
4.5科学的训练监控
经过前人研究表明,在体育训练中,训练监控在训练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可随时反馈训练情况,在运动训练中必须进行必要的训练监控,在体能训练中亦是如此,高考体育专业考试既是考生运动技能的较量,也是考生体能的竞技,尤其是在800米项目中,一般来说,体能好的考生成绩相对较好,而体能差的考生尽管意志再坚强,目标再明确,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以至于考试中力不从心,所以,在考前的训练中必须进行必要的运动监控,一般可从从运动计划制定、运动量的安排等方面入手,大则减,小则加。
其次,训练中可进行脉搏、心肺功能等方面的测试,并进行比较评价,从生理指标上来反馈训练情况。另外,也可提醒考生进行必要的训练后恢复放松,避免体能透支,影响训练效果。现代运动科学研究以为训练带来很多方便,教练员可根据具体的训练选择适宜的运动监控方式,对于考试进行必要的训练监控,以便提高训练成绩,促进体能的发展。
5 小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学生主体意识得到加强 ,体育观念得到更新。由于高新技术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各个领域的竞争加剧,工作、学习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加大,加之现代文明病的产生 ,学生们逐渐认识到,健身不仅是在校期间学习的需要和将来走向社会择业的需要,而且更是提高终身生活质量的需要。我们应该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来使学生的爱好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并促进了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tiyu/7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