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是高校师生关系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校园的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高校学生管理机制、辅导员个人因素和大学生的特点几个方面分析了辅导员与学生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师生关系 问题 对策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最主要、最根本的一种关系,而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改革,高校所处的环境和内部的管理方式不断变化,高校辅导员与学生间的师生关系作为高校师生关系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也随之出现了变化。
一、 辅导员与学生的师生关系的特点
辅导员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教师,又是管理干部。作为教师,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相比,一般不承担教学任务,其育人功能蕴含于日常管理工作之中,作为管理干部,其岗位职责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关系最为密切。辅导员的这种角色定位对于学生来说是种全新的概念,不同于他们以往接触的任何教师,使其在如何处理与这种不教课的教师的关系方面出现困惑,而对于辅导员个人来说,在自身定位时易出现重管理、轻教育的偏差,常常表现为更像管理人员而非教师,故而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呈现出其独特性,成为高校师生关系中最为特殊的一种类型。
大学生处于实现预期社会化的关键时期,高校是其由家庭和同龄群体走向更广阔社会的缓冲地带,而辅导员是高校承担大学生社会化功能的重要力量,作为大学生的“重要他人”,通过自身工作,指导学生的政治态度、人际交往、心理健康、学业发展、职业规划,帮助学生学会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将社会的准则和要求转化为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推动大学生预期社会化的完成,为大学生走向未来社会做好必要准备。 辅导员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增进学生对学校的感情、维护校园和谐稳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辅导员与学生的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辅导员与学生的师生关系存在一些不和谐的现象。辅导员的权威下降,学生对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不认同,将辅导员视为什么都管的“保姆”、指手画脚的“管家婆”、发生事故才出现的“灭火队员”,对辅导员不尊重、不服从;辅导员对学生的整体价值观不认可,认为学生素质下降,缺乏集体观念和纪律意识,“越来越难管”。师生之间关系淡漠,缺乏信任,甚至发生紧张和冲突。 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高校学生管理机制的制约
高校扩招使得在校生人数激增,辅导员与学生比例失衡,许多高校的师生比远低于教育部24号规定的1:200,有些学校一个辅导员要辅导近千名学生。辅导员作为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基础环节,需要完成学工、团委、教务、院系等学校多个部门安排的工作。沉重的工作压力使得辅导员没有时间和精力同学生深入沟通交流,缺乏发展亲密、友好师生关系的基础。高校学生管理中盛行科层制的官僚主义,师生关系处理中存在教师中心倾向,教育方式偏好说教、灌输和强制,管理目标追求“稳定压倒一切”,“民主”和“人本”停留在口号,缺乏人文关怀,看似秩序井然,实则危机四伏、缺乏活力。
2. 辅导员的个人因素
部分辅导员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和学生管理理论的学习,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思维僵化、接受新事物慢,难以受到学生的尊重和认同。角色定位不清晰,职业认同感不强,工作虚化,过于强调形式而缺乏实质内容,工作成效不足。将自己视为权威,为了维护稳定,完成上级任务,甚至采取军事化、行政化的管理方式,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导致学生的排斥甚至反感。
3.大学生的特点
随着经济的进步和网络的发展,当代大学生表现出视野开阔、知识面广、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特点,受社会文化多元化和价值多元化的影响,具有较强的个体意识,关注个人价值的实现,摆脱了过去学生对老师的绝对崇拜,希望获得老师的平等对待与尊重。由于他们多为独生子女,又往往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团队合作能力差、内心敏感脆弱、叛逆心强等问题。辅导员作为弘扬国家意志和主流社会价值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难免与追求个性的学生之间存在文化冲突和代际冲突,如果再以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权威姿态对待学生,更会加剧师生关系的紧张。
三、构建辅导员与学生良好师生关系的对策
1. 改革高校学生管理机制
高校是教育机构,是理性最易畅行的地方,也是应当最少使用行政的地方,对学生的管理更是如此。 高校必须反思、调整学生管理中行政化、不合理的制度,简化学生管理机制,将学生管理由外在控制变为内在疏导,将校本位管理变为生本位管理。 全面关注学生生活和学习,加强学生在学校事务中的参与性和话语权,使学生感受到作为成年人和平等个体的尊重。
提高辅导员与学生的师生比,对辅导员工作进行“减负”,协调辅导员与专业课老师、行政管理人员的关系,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将非辅导员职责范围的工作还归各部门,保障辅导员有充足的时间投入育人工作。
2.提高辅导员的育人能力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门学问,辅导员必须是既了解学生所学专业、又懂思想政治理论和学生发展指导技能的专业人才。要在高校建立与辅导员工作性质相匹配的工作机制和管理机制,完善辅导员岗位选聘、职称评定、评价激励、进修发展机制,促进辅导员职业化、专家化建设,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稳定工作队伍。
辅导员个人必须不断加强学习,积极参加培训和交流,提高理论与科研水平,将理论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提高教育和引导学生的能力,以人格魅力树立在学生中的权威,从而增强对学生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变灌输说教为言传身教,真正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
3.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高校的灵魂,和谐的校园文化能够促进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平等、自由、开放的交流,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高校应当通过有效发挥网络、报刊、宣传栏等舆论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师生沟通的渠道,拓展师生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拉近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感情,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营造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shide/6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