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论文】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意义

2 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前进的步伐的不断加快,相应的高中生物教育也在不断的进行变革,然而,现在还有大量的高中的生物教师仍然延续着传统的那一套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过程还是学生听,教师讲,这样的模式因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随着时间的增加会抹杀他们主动探索科学的精神。而新时代却非常需要具有极强探索精神的人才,而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达到教学目的,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之间,老师与老师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能力,他是将整个教学过程由一种静的氛围转变成一种全方位动起来的氛围,全面调动各方面资源,将他们优化配置,合理组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真正实现课堂上的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同时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生物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容易将课堂知识与自己身边的现象或事实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也能够把这些现象或事实与理论联系起来的,教师完全可将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留给学生,这样就可以避免因长期教师单方面讲授而压抑学生,同时,对于青春期表现欲极强的学生来讲,能够在课堂上表现自己,也是对自我价值的一种承认,从而得到一种成功感,进而激发上进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个体价值的实现,而合作学习就是将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充分表现自己,并通过小组的成绩将自己的价值体现出来。而且要真正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并不是独立的个体所能完成的,需要群体的协作,群体协作的效果取决与群体成员的协作能力,通过合作学习既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与人和谐相的协作精神和能力。

  生物学科又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目,高中生物的内容就涉及化学,数学,物理等多门学科知识,而且本身生物的知识量也非常繁杂,这时候合作学习就可以发挥它独特的作用,学习小组内部进行探讨,异质学生之间互补,小组内部发现问题,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为学困生进行讲解,既可以帮助学困生理解概念,也可以加深学优生对知识的理解。再通过小组之间交换意见,就可以使全班对抽象知识的认知更上一个台阶。通过合作学习使全班学生各尽其能,和谐相处,这样也可以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课堂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与能力,包括与其他人合作的能力,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容忍其他与自己不同见解的能力,综合各方面知识的能力,判断结论正确与否的能力。

3 实施合作研究的主要策略分析

3.1 加强学生合作意思的培养      

   新课程刚刚开始实施,学生刚刚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独立思考、一问一答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突然间要让学生在课上课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解决某些问题,学生定感疑惑。在各种公开课上我们也经常发现,学生合作学习大多是在老师的要求下进行的。事实上,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自发性行为,而不应该是老师的要求性反应。因此,要想在课上课后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应首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2 加强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积极提倡的有效学习方式,其中自主应该是基础。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几个人合作开办公司,各合作者自己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或能力基础,也就是他们的合作必须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学生的合作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小组成员没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他们的合作也是虚无实效的。 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还应重视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功在平常,要注意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      

3.3 加强学生合作能力的培育     

   为了使学生尽快适应小组合作学习,在平常的教学中,我经常性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然而学生的合作热情似乎并不高。原本以为我是在方法上出了问题,后来终于有一学生道破了天机:老师,这些问题我们不用讨论也都知道嘛!为什么还要讨论?原来如此,学生在学习时,不是任何内容都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只有当内容在学生个人确实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而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才有价值,学生才有合作的热情。因此,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那些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那些力所难及的问题,则让学生合作解决;而那些力所不及的问题,则需要教师引导解决。

3.4 加强学生合作目标的锁定

  既然是合作,那就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大家达成共识,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然而,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他们现有的知识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他们都有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他们都有自己的观念和思想。一般情况下,合作学习的目标都是由教师锁定的,而教师的要求只能代表一种共性,学生都围绕这么一个目标而开展学习,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个性的张扬,也容易使一部分学生在高标准下束手无策。所以,在合作学习时,合作学习的目标,如果让学生自己来锁定,学生合作的情绪会更加高涨,合作的效率会更高。

3.5 加强教师的自身参与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与学生合作共同解决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因此,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注重自身参与,一方面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另一方面给学生一种无形的期望,激励学习积极讨论、交流,提高合作的效率。

4 合作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4.1 合作学习中常见的问题

  课堂教学中不分条件地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对于生物课程的实际来讲,有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或者远远超出学生认知能力知识,比如DNA的结构和复制,需要教师给予详细的讲解,不能因为这些知识是学生比较陌生的,就认为其有合作研讨的必要,教师完全放开,而实际上学生并不能完成教师的预期目标。

  合作学习过程中缺少教师的指导和参与。在分组合作学习前,教师缺乏必要的讲述,一有问题马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或任务布置过于简单,学生没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步骤,问题本身也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不理解将学习什么,怎样学习;无法帮助学生迅速、准确地把未知信息与已有的认知经验联系起来,选择最佳的学习起点,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合作流于形式,当问题出现时,学生之间不能做到相互了解对方,信任对方,并进行清晰正确地交流;当产生不同意见时,不能建设性地解决矛盾冲突。

4.2 对常见问题的解决策略分析

  全面分析教材内容,找出重点、难点,并找到学生容易产生疑问的知识点,具有探讨性的知识点,从而确定讨论的话题,这就需要教师把握好教材,对教材要深入钻研,预先做大量习题,了解问题产生的形式,疑难点所在。在课堂上可以以这些问题的形式将要讨论的话题引出,从而开阔学生思维空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掌握所学知识,理解更深刻,记忆也更容易,长久。另外,全班教学、小组学习与个人独立学习是三种基本课堂组织方式,其作用难以互相取代,应该依据教学任务、教学主体与教学环境条件等因素恰当地选择匹配。

  在小组合作前,教师要做适当的讲述。讲述的目的主要有三:(1)、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告诉学生他们将学习什么,他们必须掌握什么;(3)、将新信息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为学生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提供必要的帮助。

  要正确处理异质学生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异质性混合小组为多。在组成小组成员时,一些学优生出于小组荣誉的考虑,会拒绝或排斥学困生。为了不使学困生变得更加胆小怯弱,避免学困生的被动性,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对其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尽量发现这些学生的长处,并加以发扬,使其能建立自信,积极发言,毫不胆怯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教师对学优生要进行适当的教育,鼓励他们对学困生提供帮助,与其他学生形成和谐协作的关系,从而使自己的举止更为得体,更能尊重他人,并在分享中体验自身的价值。同时要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小组学习中的作用,只有在学生独立思考达到一定的程度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时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前,一定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思考的时机。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shengwu/4364.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1月17日
下一篇 2014年11月1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