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升学生的就业力,就必须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是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有机结合。学校可以通过三种途径,即:建立系统科学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职业特色培养,从而达到培养职业能力、提升就业力的目的。
关键词:职业能力 市场营销 教学实践
摘要:To enhance students’ employability, we must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occupation ability. The goal of the marketing students’ occupation ability training is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basic ability,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development ability. Schools can through three ways, namely: to establish a systematic and scientific curriculum system, strengthening the link of practice teaching, strengthening occupation characteristic culture, to cultivate the employability of occupation ability, purpose.
关键词:vocational ability marketing teaching practice
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紧张,劳动力在总体上供大于求,就业竞争日益激烈,这种竞争又突出体现为职业能力的竞争。同时,却又存在着高新技术人才短缺的现象。所以,面对这样的矛盾,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就成为各类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难点。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除了具备所有从业者的共有能力外,还应具备鲜明的专业职业能力。
一、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构成
人的职业能力是有多种能力复合而成的,每一种职业对于人的能力要求各不相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要求把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以专业能力为核心的科学框架。作为优秀的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必须具备职业能力。
(一)基本能力
基本能力是学生进入就业市场、获得工作的准入条件。它主要包括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及其相关行业知识等理论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它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在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做到准确精炼;能准确地把握日常人际交往传播中的交谈技巧,在交往中处于主动地位,能掌控现场;规范的书写各种专业文本;有较强的计算机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熟练掌握电脑操作技术、网络技术。除此之外,还应该具备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求职技巧。
(二)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指对某一领域的活动有特殊作用,并在其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它是学生顺利就业的决定性条件。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首先要具备市场调查、预测、与分析、市场营销策划、销售管理、客户管理等市场营销专业能力;同时还应该具备阅读市场营销文献资料,熟悉对外交流、合作、谈判等表达能力;有较强的社交、公关能力,能沟通和协调客户、中间商、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等个方面的关系;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善于接纳和尊重他人,在工作中互相合作,人际关系和谐。例如,科学的预测与分析,帮助此类从业人员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更好的把握市场的风向标,及时的规避风险,发现机会。
(三)发展能力
发展能力是促进学生成才的关键条件。高度公共的现代社会要求劳动者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差异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职业特色。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持续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最关键的条件。这个职业本身所面对的是瞬息万变的市场和形形色色的公众,营销环境也在随这不断变化的政治、经济、自然等进行着宏观和微观的调整,所以,持续的学习能力是决定学生就业后能否快速成长的一个关键因素。例如,在国际电子商务中,本来不阳光化的操作流程随着政策的调整,已经变得阳光化,所涉及的出口退税变得方便快捷。市场营销的使命就是不断发现市场机会,不断创造自己的市场,利用已知信息创造独具社会价格的新理论、新思想、新产品。所以,创新能力就显的尤为重要了。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产品的生命周期原来越短,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成为很常规的工作,只有具备了该能力,才能应付这些应接不暇的新工作,面对众多陌生的新客户。
二、培养营销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就业力的途径。
(一)建立系统科学的课程体系
以职业化标准来设计教学体系。根据市场营销从业人员所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构建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教学最终目标,强调理论教学为职业技能训练服务,突出以“能力为本位”的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的互动结构。以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为主旨,明确提出职业化人才的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职业行为标准的具体要求,恰当把握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关系。
首先要做到不过分强调课程的稳定性,灵活适度的删除陈旧的课程,合并重复的课程,适当精简必修课程,以实用为主。中等职业学校以前过分强调文化课的比重,文化课毕业会考成为“鸡肋”,有些地市已经取消了会考,减少了文化课的课时。
其次要因时制宜地调整各课程的比重,不要拘泥于教学大纲的条条框框。以前的教学活动,是教学围绕大纲,当大纲与需求脱节时,我们必须被动执行大纲,导致开设课程实用性极差。用需求修订大纲,用大纲指导教学活动,如客户资料挖掘工具SPSS完全可以替代数据库时,课程就可以做下调整来适应需求。
最后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根据市场动向和实际需要,加入科技发展和政治格局变动对市场营销工作的影响和要求等内容作为补充,以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一本教材用五年,一本教案翻十年”会让该专业成为一滩死水,毫无生命力可言,用“牵一发而动全身”形容这个专业内容的多变性毫不夸张,适时调整教学内容适应政策、市场需求。
(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理论课程的延伸,是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具体途径。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彰显出职业能力的魅力。实践教学的实施,必须有情景的创设。根据创设情景的不同可以将实践训练途径分为三类:
1、课堂中穿插“微缩型”营销实践。在《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开展微缩型营销活动是以中有效形式。“微缩型”营销活动突破“情景模拟”固有的理想状态即模拟者自始至终地进行着“重复性”尝试的不足,其设计和实施过程把课程教学活动与职业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操作,是一种小型的“全真性”营销实践活动。这种活动即时性强,可以让学生广泛参与,可以成为日常专业课教学的一部分。
2、校内“模拟性实践”。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收集现实企业、市场、产品的较为系统的资料带入课堂,作为职业技能训练的背景材料,把课堂作为职业能力培训的现实场所。教师根据这些实地资料精心设计技能训练项目和素质培养方案,有效组织学生开展各项训练教学活动,指导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和素质锻炼;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完成各项训练项目。此项实践活动观摩性强,可以把优秀的模拟性实践保存成影像资料,成为今后的教学和实践资料。
3、校外“参与性实践”。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支持,深化校企合作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既稳定又贴近现实社会需求的实践平台的重要途径。“参与性实践”就是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寻找与教学内容具有较高契合性的项目组织学生参与。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时段内,根据教学内容所要求的理论讲授和实操训练要求,组织学生进行校外参与性实践,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迅速掌握理论知识,也可以使学生走出“见习型”实训模式。通过亲自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可以达到全面了解产品知识或企业概况、企业文化、行业营销环境,最终达到培养产品鉴别能力、市场调研能力、市场推广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订单式培养”模式,可以成为学生参与性实践的“直通车”。个人建议,学校的培养计划尽量让企业参与进来,保证人才的“进出”通畅。
(三)加强职业特色培养。
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着力构建差异模式。就业是自身特长与社会需求在分工结构中的有机结合,积极打造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让每一个学生做好潜能储备。
首先,为某些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单独制定培养方案。例如:对于具有良好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同学,托付一些学校或班级中的诸如外联沟通等工作,为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对于精力充沛、思维活跃的同学,可以将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委托的信息收集、市场调查、市场开拓等工作邀请他们协助完成。
其次,推行主、辅修课程制。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在主修一个专业的基础上,辅修另一个专业。例如:某些美术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辅修广告设计。另外还有其他与市场营销相关的专业,如财务管理、企业管理、商贸英语、心理学等可供选择。
最后,增大学生对学习课程的选择权,增加选修课的数量。市场营销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它不是僵化的教材所能涵盖的。它涉及了公共关系学、经济学、广告设计、会计学等多种学科。另外,作为市场营销的从业人员,仅仅有专业中的教条是远远不够的,它对个人素质的要求是极高极全面的。所有文学、历史、地理、政治等课程的学习或自学是对该专业一个必要的补充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李黎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现代企业教育》,2008年第10期。
[2] 李小雁,“经济管理类专业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9期。
[3] 邓珊,“浅析综合职业能力的内涵”,《生涯》,2011年第8期。
[4] 黎家华,“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现状及原因分析”,《成功》,2011年第5期。
[5] 徐东蓉,严晓兰,“论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南昌大学学报》,2007年第9期。
[6] 刘洋,付小美,“从就业市场需求看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广西教育》,2010年第1期。
[7] 陈建华,“大学生职业素质发展途径探析”,《当代青年研究》,2010年第8期。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scyx/9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