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课堂教学能否取得成功,良好的导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好的课堂导入犹如“爆竹”,干净利落,引人注目,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授课时,可以根据课堂导入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点燃课堂的“爆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课堂导入 情境教学 有效性
古语云:“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其实,不仅写文章如此,课堂教学同样如此。好的课堂导入犹如“爆竹”,干净利落,引人注意,能够创设出热烈而又趣味的教学情境,扣住学生心弦,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在具体授课时可采用不同的方法点燃这一“爆竹”:
以热点时事进行导入。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社会热点很是关注。利用他们这一特点,针对性地收集一些热点资料,用历史的眼光加以整理作为导入材料,能够很好地把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使学生明白历史对现实指导意义的重要性。如在进行《对外友好往来》一课的导入时,以近年来我国举办的一些对外活动,如亚青会等所呈现出的开放、包容的态度为契机,过渡至我国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可以更生动、形象地使学生了解历史,接触历史,以现实联系历史,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以故事、表演进行导入。初中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还不成熟,深奥的历史知识和庞杂的历史事件往往很难引起他们注意。用富有趣味性历史故事进行课堂导入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用角色扮演等表演方式进行导入,更能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使他们迅速进入学习情境之中。如在讲授《原始的农耕生活》时,以伏羲、神农的故事进行导入,可以激起对农业起源探求的兴趣,从而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又如在进行《近代生活的变迁》这一课教学时,让学生扮演成当时的新闻播音员播报新闻来导入新课,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起了他们的兴趣。
以复习的方式进行导入。采用这种导入的方法,要求新课和原有的知识联系的比较紧密,从而在“温故”的基础上“知新”。如在讲授《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课时,说明:“武王灭纣,分封天下,周王室是何等的威风。可为什么到了东周时期周王室反要依附强大的诸侯呢?天下又陷入纷乱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以这样的方式导入,即复习了以往的知识,又以问题的形式设置了悬念,诱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以歌曲、影视作品中的历史错误来导入。流行歌曲、电影电视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东西。利用歌曲、影视作品中的一些历史错误来设置悬念,进行课堂导入,一方面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明白,文艺作品和真实的历史还是有区别的,不可尽信。如在教《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时,播放SHE的歌曲《中国话》,同时告知学生,其中的一句歌词“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这句话从历史学的角度来说是错误的,由此导入至新课,向学生呈现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盛况。以这种以流行歌曲中的错误设置悬念进行导入,既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又能诱发他们的好奇心,使其进入学习情境。
以问题进行导入。这种导入方法根据课程的重点设置问题,单刀直入,直指主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学习,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进行《大变革的时代》一课教学时,先提出问题“大变革指的是什么?”“为何会出现这种大变革?”让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一个释疑的过程,让学生在期待中学习,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以辩论进行导入。通过辩论方式导入,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够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理解了知识,激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如在讲授《秦王扫六合》一课时,先提出论题:“秦始皇是不是‘千古一帝’”?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辩论,而教师先不回答,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新课,最后,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我探究、合作学习得出结论。但在运用这一方法进行导入时要注意控制学生辩论的时间,如果辩论的时间过长,会使得导入过于拖沓冗长,不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还用注意一下问题:
一、注意把握好课堂导入的时间。一般来讲,课堂导入的时间不易过长,否则整个教学环节会有“头重脚轻”、“宣兵夺主”的感觉,也会影响到重点和难点的突破。
二、注意设计好课堂导入的内容。课堂导入所选择的的素材必须和所讲述的内容相匹配,如果导入仅仅是为了热闹好看,而忽视了教学的实质内容,那样的导入方式是失败的。
当然,在历史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方法,都能使用,都能起到爆竹般“骤响易彻”的效果。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lsjx/6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