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论文】浅谈一幅悲壮的历史画卷

摘要:音乐与绘画从理论上说似乎是两种素不相关的艺术,文章从音乐与绘画的直接联系,音乐与绘画的间接联系说明了音乐与绘画二者的联系。再者想象和联想在音乐欣赏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把音乐音响与绘画,音乐音响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中介环节,因此要充分发挥人的想象与联想这一环节达到对音乐作品的深刻理解和认识。文章以交响诗《嘎达梅林》为例讲述了通过想象和联想看到音乐中的画面及故事。

关键词:音乐 绘画 想象 联想 嘎达梅林

音乐和绘画从属于艺术的两大门类,但却有着不同感染力,从理论上来看,二者好像并没有直接的联系。音乐是一种时间的、听觉的、动态的艺术,而美术是空间的、视觉的、静态的艺术。但在一些艺术家看来,“音乐中的画面”和“绘画中的音乐”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也是他们在创作中所追求的境界。

作曲家在构思旋律时,眼前一定会出现与音乐相关的画面。这画面也许是幻想中的故事,也许是记忆中的景色,也许是一个难忘的人,又或许是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因此,人们也会把一首音乐作品说成是一幅流动的画卷,任人在其中翱翔。

音乐欣赏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是要靠联想和想象来完成的。欣赏者的欣赏水平是与自身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有自己的生活经验、思想感情和艺术修养息息相关的。在欣赏一部作品之前,欣赏者一方面是对原作品的体会和领会,另一方面,它又带有创造性的想象成分。通过想象和联想,欣赏者不仅在自己的头脑中再现出原作品的艺术形象,而且还会以自己特殊的生活体验和艺术感受去丰富和补充原作品的艺术形象。因此,只有通过想象和联想才能在音乐中“看到”画面。

交响诗《嘎达梅林》是女作曲家辛沪光于1956年写成的成名之作。交响诗《嘎达梅林》以流传很广的蒙古英雄嘎达梅林的民间叙事诗为蓝本,以民歌《嘎达梅林》为音乐素材,表现了内蒙的民族英雄嘎达梅林为了人民的土地,自由和幸福的生活,勇敢地率众起义,与封建势力和军阀展开斗争的英雄事迹,以及在他斗争失败,牺牲之后人民对他的怀念和歌颂,充分表达了蒙古人民热爱自由、幸福,反对封建压迫的美好愿望。

我们从交响诗《嘎达梅林》的总谱中来看、听、联想出嘎达梅林的故事:作品引子部分是第二小提琴与中提琴长达十六小节的四十六弱音连奏,营造出一种急切紧张的气氛,就仿佛在茫茫的大草原上风吹着草原,旋律的线条像绿色的波浪,一阵阵的起伏。第一小提琴出现长音是民歌的引子,然而草原正在演变成沙漠,预示着一阵沙尘暴的来临,表达了作者的担忧和深沉的忧思。

呈示部的主部主题是由双簧管与单簧管在进行悠扬的民歌音调独奏,这是一幅辽阔壮美的草原风景画,仿佛表现的是草原上的平静生活,蓝蓝的天空上飘着朵朵白云,清清的湖水,辽阔的草原,碧绿的草原上风吹草低现牛羊,一群小孩子在草原上玩耍摔跤,民族英雄嘎达在这里出生,在这里成长。

紧接着是小提琴与中提琴的由弱到强的重音出现,并且三连音的连续与不稳定的出现,是一种焦虑不安,它仿佛在告诉人们,这一切的一切都不是劳动人民自己的,而是属于反动的封建统治者王爷所有。人民祖祖辈辈像牛马一样劳动,却终年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小提琴的音乐中就蕴含着人民那痛苦的呻吟、心酸的眼泪和悲切的叹息。但是,他们并不甘心于这种屈辱,在人民中间潜藏着巨大的反抗力量。

副部主题只有短短的一句民歌旋律,但是它在长笛、中提琴等各个声部之间交替,就像长大后的嘎达与牡丹之间的爱慕,两人一问一答在草原上相互追逐的情景。
再现部主要是在弦乐声部进行,由小提琴开始民歌的主旋律,再次回到一片美好和谐的景象当中。天蓝、云白、水清,草原上的人民正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突然一声鼓声打破了之前的平静生活,进入了展开部分。这时的封建王爷出现了,他凶狠,专横,飞扬跋扈。不协和的和弦预示着灾难,木管乐连续的切分音及音乐快速的十六分音符背景暗示着这个受苦受难、动荡不安的时代。所有这些,深刻地刻画了封建王爷的反动形象,和主部主题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故事情节从这里急转直下,人民的骚动不安,王爷的强力镇压与富于号召力的音调交织在一起,预示着起义的风暴就要来临。副部的第二主题是由小号吹响了的,小号吹出了坚定果敢、勇往直前的号角。这里充分表现了嘎达梅林号召人民起义的英雄气概和人民群众起来斗争的坚强意志,这是斗争的正面形象。

曲调几经反复,音色越来越明亮,力度越来越强,音乐在模拟骏马的奔跑声中开始了具有激励的戏剧性冲突的展开部。这里的单簧管奏响了《嘎达梅林》民歌中的曲调,跳跃性的进行,这是人民群众在嘎达梅林领导下英勇斗争的形象。这个民歌短句不断反复,音色越来越浓,表现了起义队伍从四面八方向嘎达梅林的大旗下集结,他们骑马挎枪、英勇善战、充满了必胜的乐观信念。在这里,还不时地交织着弦乐低音的“王爷主题”,这里间接地表现了矛盾冲突,鲜明地描绘了人民和王爷的强烈对抗。

突然出现一片辉煌的情景,乐队出现了一个比较辉煌的小全奏,旋律声部出现在弦乐声部,木管的不间断的三连音与铜管的注释和弦及钢琴上快速上行的琶音都显示出明显的激动。这里的齐奏使主部主题变得异常明亮,乐曲进入了再现部。但是这里已不再是呈示部的写景,而是变成了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无限憧憬和争取美好未来的崇高理想,也正是这种理想鼓舞着嘎达梅林和他的人民更英勇地战斗。

副部再现是一种激愤的进行曲式,这时的音调变得更加激昂、有力,这时战鼓累累,人喊马嘶,整个音乐组成了一幅悲壮的激战画面。接着,音乐逐渐轻下来,起义终于失败了。英勇的嘎达梅林在沉重的大锣声中英勇就义了。

紧接着,铜管葬礼进行曲非常非常弱地响起,进入了乐曲的庞大的尾声部分。铜管的悲壮、沉痛的音响,把我们引入到哀悼的气氛中。接着响起了完整的《嘎达梅林》民歌旋律,首先是在中提琴声部响起,她就像浑厚的女中音,仿佛是嘎达的妻子牡丹在草原上开始传唱着自己英勇的丈夫,她要在草原上纪念这位英雄,因此化悲痛为力量编出了这首民歌,以民歌为武器,在草原上传颂。紧接着在小提琴声部进行民歌的第一次变奏,仿佛是小姑娘似的女高音开始传唱;然后到了低音乐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当中,开始进行了民歌的第二次变奏,说明这首民歌开始在男人当中传唱;紧接着,第三次变奏时长笛、小提、中提•••••传唱的人越来越多,说明英雄的事迹在人群当中已经广泛传唱了。到展开部的材料时人群都开始集中,变得热闹,到第四次变奏时各个声部铺满的音符仿佛是又开始战斗了••••••然后音乐进行到主部主题时又是开阔壮丽的,是一首赞歌,表达了作曲家对人民群众的赞美和歌颂;副部主题时音乐变得更加壮丽辉煌,它象征着英雄的精神永垂不朽,人民的斗争终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交响诗《嘎达梅林》中天高云淡的草原,气势如虹的骑兵战场、血染的黄昏、优美的画面、宏大的场面、气魄的音乐使我们仿佛踏上草原的土地,看到低矮不及脚踝的牧草,回想诗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所以交响诗《嘎达梅林》是一幅要用耳朵听的画卷。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lishi/8259.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2月10日
下一篇 2014年12月10日

相关推荐

  • 【历史论文】浅谈西方钢琴音乐的风格特色

    摘要: 在人类文化历史的长河中,音乐当之无愧是其最丰富和悠久的文化之一,音乐不仅描述了人的思想感情,更是成为了人类表达内心情感的行为艺术的方式之一,这也使音乐成为人类除了语言之外不…

    历史论文 2014年11月29日
  • 【历史论文】康德目的论体系的内容和价值

    在康德之前, 就有人提出了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的观点。但前人认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所相对的主体是神,是神在主宰着人类发展,是神支配着社会的发展方向,所谓的规律…

    历史论文 2014年11月13日
  • 【历史小论文】浅谈城市规划设计与历史文化保护

    摘要:现代城市的发展变化速度不断加快,大规模的城市更新、改造导致城市历史文化遭到了无情的摧毁,一味的现代化使得城市变得刻板划一。因此,兼顾历史文化保护与现代化,成为当代城市的评价标…

    历史论文 2014年11月24日
  • 荆紫关镇兴衰探源

    一、荆紫关的得名及沿革荆紫关镇是今河南南阳淅川县下辖镇,自古以来就是边关重镇,历代在此都有建制。舜帝时为尧子丹朱的封地;西周为楚祖熊绎封地;春秋时隶属于鄀国;战国时西北部为秦国属地…

    历史论文 2014年10月21日
  • 【历史论文】浅谈课堂辅助教学的历史性革命

    摘要: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新颖生动,感染力强,是一种颇具模拟性与启发性的教学手段。它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还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看…

    历史论文 2014年12月24日
  • 浅析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及得以废除的原因

    摘要:自秦朝创立“三公九卿”以来,整个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发展历程中,皇权和相权之间的争执就成为了一个难以真正回避的矛盾。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前,官僚集团制约皇权的诸多方式中,宰相制度…

    历史论文 2014年10月24日
  • 【历史论文】关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体系规划探讨

    摘要: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回顾和总结近年来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的保护现状,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和成功的经验,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

    历史论文 2015年1月22日
  • 【历史论文】浅谈唐朝“捶丸”运动的历史发展考证

    摘要:捶丸运动,作为曾经风靡中国古代宋元明的体育运动,作为现代高尔夫运动的起源推测之一,早在唐朝就已经出现雏形;捶丸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项球类游戏,在中国有着久远的历史,曾经有着广泛地…

    历史论文 2014年11月19日
  • 二三十年代现代散文家笔下的北京

    “城市建设和文学文本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而阅读城市也就成了另一种方式的文本阅读。这种阅读还关系到理智的以及文化的历史:它既丰富了城市本身,也丰富了城市被文学想象所描述的方式…

    历史论文 2014年10月12日
  • 我所知道的“民国范儿”

    摘 要:自民国成立以来,民国时代知识分子的风采当一时之杰,为中外所瞩目,他们在当时所作出的种种震惊世人的举动,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民族气节,直至今日仍为人们所乐道。陈丹青就此提出了“…

    历史论文 2014年10月25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