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的会计从业人才必须能够综合各种知识和信息,选择合理公允的处理方法、并且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判断能力,同时进行自我的不断提升和知识的不断更新,及时的了解和学习新出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培养自身搜集信息、提炼信息的能力和组织协调沟通的能力。
关键词:会计专业 师资团队 服务行业
1 引言
随着服务行业的迅速发展,对于现代会计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现代的会计从业人才必须能够综合各种知识和信息,选择合理公允的处理方法、并且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判断能力,同时进行自我的不断提升和知识的不断更新,及时的了解和学习新出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培养自身搜集信息、提炼信息的能力和组织协调沟通的能力。
而如今会计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高要求也使得传统的只是单一的传递给学生知识和技能的高校教育模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高校在进行会计教育时,应当更多的注重学生的学习、工作、创新能力和个人素质、职业素养等的培养,以适应未来工作岗位所需。作为培养人才和输出人才的高校,可以说是市场的卖方,而企业、政府则是市场的买方,负责吸纳人才。卖方当然应当尊重买房的需求,以买方的满意为主要目的,培养出更高素质更全面化的人才,满足买房合理的介理介法需求。
培养全面高素质人才的核心就是高校首先必须组建“双师型”的高素质师资团队。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是高校之间进行竞争的核心力量。但是,根据调查显示,目前虽然很多高校的教师已经认识到了实践对于人才教育的重要性,也知道应当注重实践性教学,但是却很少有去实施的,大部分情况下,教师还是更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理论和书本教育上。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师资队伍不断扩大,在教师队伍中增加了一些刚从本科或者更高一点学历的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们,这些教师很少或者根本就没有经过实践培训就直接上岗工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教学与实践脱轨的问题。所以,目前我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严重缺乏,这也成为现在高校发展的“瓶颈”,所以,培养“双师型”队伍是目前高校必须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2 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定义
很多人不禁会问,什么是“双师型”教师呢?目前,对于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有好几种理解,一些学者将其分为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双职称”,就是指教师在取得教师应有的职业职称以外,还必须取得另外一项专业的职称或是职业资格;另一层含义是“双素质”,就是指教师不仅要求具备对自己专业知识理论讲解的素质,还必须具备进行本专业实践教育的能力。还有的学者将对“双师型”的理解总结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拥有会计师证或工程师证的人员,同时也取得了教师从业资格证,从而进行教育工作的“双证书论”,第二类是教师在进行教育时既能够进行理论知识教育,又能够指导实践活动的“双能力论”,第三类是结合上述两点,既具备“双能力”,又具备“双证书”的“双融介论”。
当然,目前高校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注重理论教育而忽视实践教育的现状其实还有受到高校对于师资队伍建设中重理论而轻实践的评价标准的很大影响,很多的教师会选择根据指标和标准进行教学。所以,为了更加体现高校在对于学生的实践性教育教学环节的重要地位,督促高校在理论教育的同时做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加深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教育理念,在教育部出台的《高校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指导下,笔者对高校“双师型”教师的定义归结如下:
首先,高校会计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必须是工商管理类的讲师;其次,在此基础上,还必须具备以下几点:(1)拥有会计师或者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甚至ACCA等以上受行业认可的职业证书;(2)在最近五年之内,主持过最少一项或者最少参与两项会计类的课题研究并且其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采纳性且反应较好;(3)最近五年以内,至少有两年在对学生的会计专业实践活动或者是毕业论文的设计进行指导中获奖;(4)五年之内,最少主持了一次或者最少参与了两次学校内部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学设施建设,并且在师生中反应良好,使用效果明显,在同等院校中水平领先等各项综合能力。
3 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的特点
第一,也是最基本的一点,高校会计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是一名取得国家教师职业资格证的,具备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和教学基本能力的合格的称职的教师。具体说来,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做到教学相长;(2)能够进行良好的教学组织和协调管理;(3)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4)文化基础雄厚,能够不断的学习创新。
第二,既然是会计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当然应当具备会计行业所必须具备的素养,遵守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标准,将其贯穿于对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当中去。
第三,能够很好的进行市场调研,分析职业行情和职业岗位,着重学生综合职业技能的培养,合理安排专业课程。
第四,必须具备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和社交、组织协调的能力。所谓的创新能力,就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够知道学生进行开创性的活动。适应能力就是说高校教师必须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可以很好的接纳新鲜的事物和信息,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同时,不断的更新自我。社交组织协调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项能力,是指高校教师不仅要在校内进行良好的社交活动,也必须与行业活企业的从业人员进行交流、沟通,协调好校内与校外的社交关系,组织好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4 “双师素质型”教师培养中出现的问题
在建设高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过程中,出现了许一些“证书型”的双师教师。证书型双师教师是指一些从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的,拥有会计师职业证书的并且在几年的教学行业时间内取得了讲师职称的青年教师。他们的会计理论水平很高并且具有活跃的思维,能够快速接纳新的教学方式。但是,他们缺乏的是教学的经验和基本功,往往动手能力较差。这一类型的教师或许可以达到高校对双师型教师培育的评估的要求,却不能满足双师型教学的需求。因此,“双师素质型”的师资团队的概念就出现了并被提上了日程。
5 如何培养会计专业“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
培养会计专业“双师素质型”师资团队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校园企业合作,使教师实现工学结合。
首先,可以鼓励在校教师在课余时间多到一些企业兼职从事会计财务类的相关咨询工作或是去会计事务所从事审计类的短期工作,加强学校教师与社会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增强高校教师的社会实践经验,从而提升实践教学的水平。为此,高校方面也应当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用职称评审等审核标准来硬性规定教师的企业实践活动,同时采用奖励的激励制度来鼓励和支持高校教师参加更多的技术职称考试,获取更多的职业技能的认可和肯定,从而提高教师的会计专业技能和素养。
其次,高校可以从社会引入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会计师或者是注册税务师到会计专业的双师师资队伍中来。这些聘请而来的企业一线会计师和税务师可以凭借其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对高校学生的实践学习进行良好的指导,可直接将他们的实践经验传授于学生,从而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社会职业技能,同时,另一方面,也给在校的教师树立了典范和榜样。
再次,做到工与学的结合。这也是高校所有工作的核心和根本,是高校进行各项工作所要达到的最终的目标。所谓的工,就是指高校的教师通过课余时间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理论学习,提升了自己的社会生产实践的水平和既能,了解到了最新最全的社会生产工艺和技术,提升了自己的职业素养,丰富了自身的实践经历。所谓的学,就是高校教师将自己所体验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所了解的最新的职业信息等宝贵的财富传递给学生,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结构,同时促使学生更好的进行实践和理论的全面学习。
因此,工学结合意义重大,是“双师素质型”教师团队建设的最终目标和归宿。而要实现工学结合的实践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实现双赢,还必须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学校在与企业进行合作时,在合作的手段和方式上,不应该受到太多的干扰和约束,而应该更加的自由、开放。国家应该减少对校企合作的调控和支配,给予校方更多的权力和空间,以确保学校和企业之间互相合作的自由性和灵活性,实现合作共赢。
第二,高校方面应当更多的考虑到企业的利益,多从企业的角度看待问题,在可以适当做出退步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配合企业方的节奏和要求,从而即为校方师生争取了实践的机会,同时又能保证企业生产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三,不断的加大校企之间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学校方面,可以尽可能的利用周边的资源,加强与多方企业的合作学习,丰富学校的合作企业,同时,在学校师生进行实践活动时,可以让他们涉及更多的生产实践活动或者完全的进行实际的生产活动。对此,还需要各高校的领导更加深入的去探索可行之路。
6 总结
认定能够体现出教师的价值,评价推动教师的发展,而培养则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养料。高校院校在培养高素质的双师教师的时候,应当创造更好的条件,为教师培养提供肥沃的土壤,以提高院校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化技能,从而提升学习整体的师资力量,增强院校的核心竞争力。而校企合作的实现,为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实践的基地,增强了教师的专业技能、丰富了教师的实践经验,从而有利于学校培育一大批有用的人才贡献于社会,实现了校企合作的双赢。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kjlw/9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