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论文】损伤控制技术在急诊科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抢救急诊科外科多发伤患者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0年5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病情一致的多发伤患者76例,分为以损伤控制技术抢救的试验组和以传统方式抢救的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乳酸恢复时间、凝血系统恢复时间、出血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经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体温恢复时间、乳酸恢复时间、凝血系统恢复时间和出血量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率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治疗在抢救急诊科外科多发伤患者时疗效显著,患者存活率提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关键词】损伤控制;急诊外科;多发伤;救治应用  随着重工业、交通运输、建筑业的大规模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增多,治安问题随之而来,由此引发的坠落伤、车祸、械斗、塌伤等引起的创伤患者也日益增多,特别是多发伤类患者,容易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时时间急、难度大、患者死亡率高[1],已经成为我国青壮年人群死亡的首位原因之一,对社会安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损伤控制治疗是外科创伤救治的重要变革,它是根据患者创伤后其生理和病理的变化而变化,主要是在一期救治手术中运用迅速简单并有效的救治方法来控制并且,为后期计划性的再次手术制造条件,这种治疗方式逐渐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关注和重视。本研究选取2010年5月-2012年2月来我院急诊就诊的76例多发性外伤患者,分为以损伤控制技术抢救的试验组和以传统方式进行抢救对照组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对2010年5月一2012年2月来我院急诊就诊的17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根据其临床病史特点,选择其中应用DCS方法救治的患者38例为试验组,男27例,女11例,平均年龄(33.6±21.7)岁,其中严重腹部多器官损伤伴有腹膜后出血患者10例,颅脑严重受损并伴有颅内血肿患者5例,骨盆骨折并伴有不稳定性大出血患者9例,四肢关节和多发骨受损患者7例,大血管受损患者3例,胸部受损引起两次血气胸患者4例;另外选择病例资料完整的患者38例以传统方式抢救,其中男性29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34.3±22.8)岁,其中严重腹部多器官损伤伴有腹膜后出血患者10例,颅脑严重受损并伴有颅内血肿患者4例,骨盆骨折并伴有不稳定性大出血患者8例,四肢关节和多发骨受损患者7例,大血管受损患者5例,胸部受损引起两次血气胸患者4例。两组患者损伤部位、损伤程度、年龄及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试验组患者在一期接受简略手术急救,主要任务是控制污染及止血,需要迅速、简单、有效。胸部创伤患者需要迅速止血,短时关胸;腹部创伤患者需要接受修复腹腔主干处的大血管,包埋胃肠小穿孔,闭合断裂处肠管,填塞结扎受损破裂肝处或者闭锁损伤处胰管等治疗;四肢或脊柱骨折患者需要固定骨折处,如果椎体爆裂骨折时,需要进行简单的椎板减压。如果血管修复困难或肢体主干大出血危及生命时,应当插管抢救;颅脑创伤患者若形成脑疝并停止时,需要立即钻颅减压,并穿刺引流减压。一期治疗结束后安排患者入住重症病房进行复苏治疗,当患者病情缓解并且机体各项功能基本稳定之后,72小时之内再次安排进行确定性手术[2]。

  对照组患者安排入院之后立即准备手术,同时给予抗休克治疗;在一期接受详尽的手术,手术期间解剖并修复创伤,一期治疗结束后安排患者入住重症病房,观察基本体征,并继续予以抗休克和抗感染的治疗[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乳酸恢复时间、凝血系统恢复时间、出血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等情况。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得数据在校对无误后录入Excel表格,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数据采用x±s表示,两组比较进行t检验,P<0.05表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体温恢复时间、乳酸恢复时间、凝血系统恢复时间和出血量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率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下表。3讨论  多发伤患者由于多器官和系统损害严重,生理和病理严重,往往被送到急诊室时已经生理功能耗竭,内环境严重紊乱,多出现体温不升、凝血功能障碍、代谢性酸中毒等“死亡三联征”,此时对这类患者急于进行外科手术,无疑给患者残存的生理潜能雪上加霜,即使没有发生术中死亡,最终患者仍将死于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脏器功能衰竭[4]。损伤控制外科概念于1983年首次被提出,其主要针对腹部创伤患者的救治,具体为早期简化手术,复苏和二期确定手术三阶段治疗原则。上世纪的80年代末在世界范围内开始宣传推广,至今损伤控制的应用已经大大降低了因为严重创伤造成的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使得危重创伤患者救治时的处理原则产生很大改变。现今损伤控制的处理原则可以分为三阶段:一期简化手术、重症病房复苏治疗和分期确定性手术。一期简化手术期间运用简单有效的治疗控制患者出血和感染,多数不进行建手术;重症病房复苏治疗期间要密切观测患者体征,给予呼吸支持,尽可能地维持其中心体温和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纠正改善凝血功能,并进一步地明确受损情况;当患者生理状况基本恢复后进行分期确定性手术,手术时间一般认为在一期简化手术之后的48h之内[5]。  本此研究选取我院急诊科2010年5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病情一致的多发伤患者76例,分为以损伤控制技术抢救的试验组和以传统方式进行抢救对照组各38例。经过治疗,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体温恢复时间、乳酸恢复时间、凝血系统恢复时间和出血量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率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损伤控制治疗能快速控制病情,有效治疗多发伤并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参考文献[1] 顾玉慧, 崔秋霞, 吉云兰. 多发伤急诊抢救期护理干预的进展[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6(16): 160-162.[2] 杨强, 陈锦华, 宋彦杰, 等. 多发伤急诊救治模式与效果分析[J]. 中国卫生统计, 2012, 29(4): 563-564..[3] 朱鋆. 老年严重多发伤急诊救治结局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12, 39(010): 2616-2617.[4] 肖晨, 陈方慧, 许国根, 等. 损伤控制外科在急诊科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3(8): 631-633.[5] 潘光华, 徐庆余, 郑旭东, 等.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急诊科外科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22): 156-157.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keji/7992.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2月9日
下一篇 2014年12月9日

相关推荐

  • 【科技论文范文】研究古代科技在当今社会中的意义

    科技是科学和技术的总称。其中,“科学”指研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技术”泛指根据自然科学原理生产实践经验,为某一实际目的而协同组成的各种工具、设备、技术和工艺体系,但不包括…

    科技论文 2014年11月19日
  • 【科学论文】构建科学的银行监管组织体系

    构建科学的银行监管组织体系 注重与中央银行的合作,协调好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虽然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的具体目标并不相同,但是,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即防范控制金融风险…

    科技论文 2014年11月21日
  • 【科学论文】Led无线智能系统的设计

    摘要:目前LED是世界认可的环保型高科技光源。 LED比霓虹灯节电超过80%。LED采用电场发光。LED具有无辐射、寿命长、光效高和低功耗的特点。LED的光谱80%以上集中于可见光…

    科技论文 2014年11月30日
  • 机器学习算法融合实现微博细粒度情感分类

    摘要:目前主观信息情感分类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基于情感知识和基于规则两类,其中机器学习方法在效果上优于基于情感知识的方法。但机器学习算法要求数据分布均匀,单一的算法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科技论文 2014年10月8日
  • LED智能控制的初步研究

    摘要 21新世纪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成为信息时代的网络和数字传播新技术对广告及广告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影响。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致使智能…

    科技论文 2014年10月4日
  • 【科技小论文】浅谈“科技银行”的作用

    “科技银行”指的是专为科技型公司提供融资和其他金融服务的银行,国外称之“风险银行”。科技银行是科技与金融二者结合的产物,依据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投企业的独特发展模式和需求特点服务的专业…

    科技论文 2014年11月20日
  • 【科学论文】通信线路维护工作的意义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科技得到了巨大的进步,人们对于现代通信技术的依赖程度在逐步的加大。通信线路的施工过程和防护过程成为我们现代社通信工程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本文针对通信线路电气…

    科技论文 2014年11月17日
  • 基于Nutch的农业垂直搜索引擎研究

    摘要:采用基于中文词典的正向最大匹配中文分词方法的JE分词改进Nutch中文分词,使其支持中文分词。最后,采用PAGERANK排序算法改进Nutch原有的基于Lucene的页面排序…

    科技论文 2014年10月8日
  • 重金属离子在土壤中的迁移研究

    摘 要: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具有长期累积效应、移动性差、滞留时间长,交互作用、难降解,毒性强等特点,其环境效应涉及土壤、水体、动植物和人类,土壤一旦受到重金属污染将难以修复。土壤铅…

    科技论文 2014年10月8日
  • 【科学小论文】科学理念在建筑结构设计的应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规模越来越大,形式多样化的同时结构设计也越做越复杂,建筑结构设计也逐渐工程设计的关键所在。不同于其它的专业设计,建筑结构的设计理念和质量直接影响…

    科技论文 2014年12月16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