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论文】浅谈辩证分析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孕育时期.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精髓既体现了继承性, 更体现了创新性。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指向, 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等自然辩证法哲学理论的重大发展和理论创新。

关键词: 自然辩证法 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研究科学技术发展与自然界的一般规律、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发展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做的的科学。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分支学科,对于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有着概括后总结。近年来,自然辩证法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如何正确处理人类与自然地关系古往今来一直被人类的先驱智者不停地探索者。从原始社会人类由于生产力低下以及工具的匮乏,被动的接受适应自然,对于自然地改造几乎没有。到了封建社会,人们有了种植技术,大大的提高了对于自然地改造与利用。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对于自然的改造也越发的频繁,人类所处的自然也已经不是单单为了生存所处的自然界了。二十世纪初,全球人口约有16亿,到了21世纪初的今天,则有了多达67亿之多。人口的急剧增加也带来了经济的增长,需求扩大,造成了人类与自然之间不和谐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促进社会的发展,也要保护自然环境。当今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认识到了,人类必须走可持续发展战略,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经济发展,做到又好又,循环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这样人类未来才能有希望。

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既认识又被认识,改造与被改造。人类对自然有着依赖性,又被自然所制约从而改造自然,使得自然能够更好适合于人类生存和发展。人类的文明史,就夹杂着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人类的快速发展,造成了人类如今与自然的矛盾骤升。

一、人类与自然的矛盾

(一)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

近现代,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众多矿物燃料,如煤,天然气,石油等被广泛的使用。多国无节制的开采造成了当地地形地貌的严重破坏。而矿物燃料多为不可再生资源,对于其过分的依赖,也使得很多国家与地区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生态失衡,如地势坍塌,耕地毁坏,水土流失等。另一方面,矿物的燃烧与挥发,又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由此产生了可怕的温室效应。使得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的直接后果就是北极冰川的融化,水平面的上升。随着水平面的上升,很多沿海地区,岛国等将面临着被淹没的危险。气候的变暖,又造成了全球气候的异常,也使得我国出现了常年的南涝北旱的后果。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多地近年来遇到的多年不遇的大雨,洪涝也是对当地的城市排水系统的考验。矿物燃烧不充分,排向空中的有毒气体经过化学反应,又形成了酸雨、雾霾等困扰人民生活的另一问题。从而引发了广泛的疾病。以上的情况并非耸人听闻。虽然我国国土辽阔,矿产丰富,但由于近年来人们环保意识差,资源意识淡薄,片面的过分的追求了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忽略了环境保护,多地政府部门只追求数字上的功绩等,我国矿产资源状况不容乐观,环保问题诸多,可以说,中国如今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以环境的牺牲与矿产的浪费换来的。

(二)人口的飞速增长,带来了巨大的“后遗症”

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其自身的承受能力也是有限的。世界人口近年来的爆炸式提升,对于大自然是个严重的考验。公元初,全球人口才不过3亿人,1800年才达到第一个10亿。在二十世纪内,全球人口呈现爆炸式发展状态,至1999年突破60亿,以此发展状态,2030年将达到骇人的100亿。人口的急剧增加并非是好事,也带来了众多“后遗症”。要养活如此庞大的人类,就需要开发更多的耕地,这样对于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系统带来了不堪忍受的压力。同时,世界人口对于食物的需求也是一个天文数字。过多的人口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我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这些问题首当其冲。如何用有限的自然资源满足如此众多国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如何提高国民的基本素质,如何解决年轻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这些都将在未来面临考验。同时,人口整体素质的下降,也将影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一) 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是指“在不危及后代人需要的前提下寻求满足我们当代人需要的发展途径”,强调的是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其中包括了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的统一。

可持续的经济发展观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指经济的发展应该保持在自然与生态的承载力范围内。可持续的生态发展观侧重于自然或生态的角度来认识与解决问题。可持续的社会发展观则是认为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的持续发展,其中包括了生活质量的提高与改善。

(二) 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在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中,人的发展是最本质的。人作为发展的主体,如果没有人的发展需要,也就没有了自然的改变,自然也就是他本来的样子了。保护自然环境与节约自然资源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在人类发展的前提下,自然能够给人类提供不可或缺的物质资源,可以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摇篮。只有正确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真正的使得自然更好的为人类服务。全球生态危机十分尖锐的情况下,人与自然的发展问题,已经成为了人们思考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伴随这人类不断的高速发展,对于自然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人类主动的对自然进行调节手段也会越来越丰富。如何真正的实现人与自然关系中协同现象和协同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为了能够真正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线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们应该积极参与,转变观念,通过物质手段来解决现存的问题。

1.全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在构建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现行的生育政策,同时提高人口教育质量,坚持做到注重质量而非数量。坚持经济发展与控制人口两手都要抓。

2.节约保护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相结合。把节约作为主体,同时配合科技手段提高资源利用率,依法保护和合理使用资源,鼓励新型资源手段的开发,更多的尝试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3.加强生态建设,政府统筹为主,社会参与为辅。政府作为主体,积极参与生态建设与保护中,利用立法手段,加强对于破坏环境行为的处罚。同时,结合教育,舆论等手段进行宣传,主动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生态建设。

4.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转变思想观念与行为规范,以最小的资源代价发展经济,以最小的社会经济成本保护环境。改变观念,把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纳入到地方政府考核,切实的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所以,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任重道远,要改变目前的资源环境造成的问题,不是一时一刻的。人与自然不是对立的两极,发展与保护也不是相互的矛盾,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大自然孕育了人类并哺育人类,人类来自于自然并最终回归到自然,人与自然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人类应该把自己融入到自然,在发展的同时,应约束自己的行为,在自然的面前保持一种理智的谦卑态度。对于自然的索取不能超过自然的再生能力,对于自然的排放也不应超过自然的自我净化能力。在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持生态的平衡和稳定。急功近利的经济发展只是短期行为,对于自然却有着长期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中心是人,要做到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的组织者与调控者,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国屏. 弘扬自然辩证法传统建设科学技术学学科群[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2002(03)

[2]贾玉树,陈贝宁. 自然辩证法的当代价值[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4(02)

[3]赵江飞. 自然辩证法的真旨及其意义[J]. 中南大学学报, 2012(08)

[4]陈驰. 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哲学观照[J]. 前沿, 2010(09)

[5]孙亮. 马克思恩格斯“对理论”驳疑与自然辩证法客观评价[J]. 河南大学学报, 2008(09)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kcxfz/8360.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2月11日
下一篇 2014年12月1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