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论文】浅谈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摘 要:旅游资源是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旅游资源的好坏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资源在旅游业中起着主导作用。旅游资源不仅包括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还包括历史遗迹、遗骸遗址,也就是说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价值的因素和条件等都是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发开不仅能促进旅游业经济的迅速增长,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均衡发展。目前来看,旅游行业的竞争不断增加,导致过多的开发商不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同时,随着人们经济水平上涨,更多的人外出旅游,这其中不缺乏低素质的游客,随意破坏旅游资源,对旅游资源造成了一定的压力,所以保护旅游资源和建立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旅游业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旅游资源; 合理利用; 保护; 旅游业; 可持续发展

Abstract:Tourism resources are the basis for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ourism,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will affect the tourism industry, tourist resources play a leading role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Tourism resources not only include the natural tourism resources,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including historical relics, remains of the site, that is to say can stimulate tourist motivation,for the use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thus produce the economic value of the factors and conditions are tourism resources. Rational use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can not only promote the rapid growth of tourism economy, but also promot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related industries. At present, the competition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continue to increase, lead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many developers is not reasonable,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economic level rising, more and more people travel, The lack of low quality of visitors, random destruc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Caused some pressure on the tourism resourc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is the primary task of tourism.

Key word: Tourism resources Rational use of Protection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引言:

一、旅游资源概述

(一) 旅游资源的含义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凡是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价值的因素和条件等都是旅游资源。

(二) 旅游资源的特点

1、旅游资源的吸引性:即“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

2、旅游资源的经济性:即“能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价值”。

3、旅游资源的群体性:旅游资源至少应是对一部分人有吸引力,而非某个体。

4、旅游资源的指向性:旅游资源的吸引性往往只针对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没有吸引力

5、旅游资源的空间行:也就是说旅游资源存在于与旅游者所在地不同的空间,它是吸引旅游者进行空间移动的基本因素

二、旅游资源遭到破坏的原因

旅游资源破坏的原因有自然灾害,如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水火灾害等)、气象灾害(风蚀、水蚀、日照等)和生物灾害(鸟类、白蚁等)。旅游资源除了因自然的不可抗拒力量造成的破坏性影响外,人为因素是导致旅游资源破坏的主要因素,有时超过自然力的破坏程度,甚至是毁灭性的。旅游资源破坏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旅游开发与规划不当造成的破坏。在旅游资源开发中,规划不当也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旅游景观,失去旅游资源特色。因为旅游业的逐渐强大,一些旅游开发商不顾人们的反对乱拆乱建,损坏了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不当的开发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使其景观价值和历史价值大打折扣。

2、建设性破坏。建设性破坏主要指工程建设、市镇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中的规划不当,导致资源被严重破坏。如直接拆毁或占用文物古迹,工程建设对景区环境的破坏等;在旅游区内的建设不当,破坏了旅游区周围景观的和谐及古建筑的风格意境,添加了与景观及旅游环境不协调的设施,破坏了景观的完整性等。

3、游客本身带来的破坏。旅游活动的开展加速了自然旅游资源的损坏与衰败。由于大量旅游者的介入,加大了旅游区的承载负荷,游客的不良行为和保护资源意识的淡泊也是导致破坏的主要因素。在一些旅游活动中,有些素质偏低的国内游客是破坏旅游景观的主体由于物质占有欲,游客在旅游过程中,除了眼看、耳闻、鼻嗅之外,还要手摸、刀刻,甚至奉行“拿来主义”

4、生产性破坏。生产性破坏指工农业生产对旅游资源的破坏和对旅游环境的污染。例如由于旅游区周边各种工业的发展,给旅游区带来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不当的农业生产操作,砍伐树木、滥采乱挖等,严重破坏植物资源和旅游用地资源。

5、旅游管理不善带来的破坏。旅游资源是诱发旅游者出游动机的主要吸引物因素。按照中国的法律,土地归国家所有,国家是旅游资源的主人,即旅游资源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但由于长期实行的条块分隔的资源管理模式,几乎每一个部门和地方政府都对旅游资源拥有或大或小的管理权和使用权。例如,目前吸引大多数旅游者的旅游区,包括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它们分别归属建设部、林业部、国家环保局、国家文物局等管理。一些寺庙道观等则分属国家宗教协会管理。在一些乡村地区,风景资源及其所在的山体、水体、土地、森林等属于乡村所有。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出现了村庄、乡镇自行上马,缺乏科学规划和市场定位,出现了破坏风景资源的不良现象。  目前,我国的旅游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属不同的部门,甚至一个旅游区由几个部门管理,多头领导,在旅游资源的管理上显得比较混乱。管理机构和人员调动的不稳定性,使旅游区的管理制度难以继续实施,旅游区资源的管理十分复杂,具体执行经营管理职责的企业也难有作为

6、自然因素带来的破坏。自然环境破坏不仅损害了旅游资源而且还影响了人们的经济收入,自然因素包括干旱、洪涝、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等对景观的破坏。

三、旅游资源的保护方法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开发与利用的基础,是构成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旅游资源就没有旅游业的发展。但是,由于旅游业的日益增强对旅游资源形成了严重的损害。目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旅游资源的保护,并视其为旅游业是否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1、组织开展旅游资源的普查、评价

通过普查和评价,做到心里有数,在资源普查、评价的基础上,划定保护区域,确定保护区域,确定保护对象和重点,依法进行严格保护。

2、科学制定并实施旅游景观开发建设规划

对旅游景观区进行科学规划,并严格按规划办事是保证合理利用旅游资源,免其遭受破坏的基础。科学制定并实施旅游地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规划是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负的主要责任。同时,还应提倡全社会积极参与。只有科学的旅游规划切实施行,旅游区内才能消除盲目开发、盲目建设,旅游景观才能得到有效保护

3、加强旅游景观自然灾害的预防,减少自然因素对景观的破坏

旅游景区防灾是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积极组织和参与。其对策主要是:一是加强旅游景观区自然灾害 的调查:二是建立自然灾害的监测系统;三是对可能发生的灾害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四是景观建设要重视选址,并针对环境做必要处理,避免造成工程灾害;五是要注意区内绿化与防灾,六是要建立救灾预案和必要的抢救救灾队伍;七是灾害出现后,尽快采取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点。

4、加强对旅游经营管理者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

旅游开发经营不能仅仅被看到是一种商业行为,而更多地应看成是一种满足人们文化和娱乐生活的建设投资。这就要求投资经营者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者最起码应具有文化经营的眼光。对此,政府有关部门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举办培训班,对旅游经营者、管理者进行培训。

5、制定、完善相关法规,严格旅游监管

旅游企业的短期行为、无视规划等都与相关法规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力有着极大的关系,需要政府在这方面下大力气。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要充分考虑资源保护的需要,不能为了经济利益而以牺牲资源环境作代价。应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通过法律制度规范旅游企业的经营行为,推进旅游景观保护的规范化和法制化进程,使旅游资源保护有法可依。严格各项法规制度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法律制度得到落实,各项违反法律制度的行为得到处理和纠正。

四、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和原则

(一) 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有:

1、强化旅游管理,提倡绿色旅游

(1)对旅游城市,旅游景区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由于很多景区存在着水资源污染、大气污染、生态污染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游客对景区的保护意识薄弱,最主要表现在游客对自然资源的污染,经常性、习惯性的往景区的河里、湖里乱扔垃圾杂物,造成水污染;有的游客把汽车开入景区,排放了大量的汽车尾气对大气造成了污染,顺手丢弃的垃圾则对生态照成了污染。随处可见的垃圾,不仅影响了旅游的环境,更影响了旅游者的心情。

为此我们应提倡强化旅游管理,加强游客的生态意识,让他们知道随意乱扔垃圾破坏环境的坏处,应该自觉的保护旅游景区的自然、人文环境。

(2)对旅游的开发进行合理的规划与管理

自然风景旅游资源一般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园林以及其他以自然风光为主要风景要素的旅游区。合理开发和规划,保护原始的、零度的风景应当成为这类风景区保护与开发的基本要求。因此对旅游资源要把握好量,一定要适度开发,不能急于追求利益而过度的开发,造成反效果。对旅游资源的管理上,要有专业人员管理,已经受过污染的旅游景区,要做维护工作,打捞垃圾和环境的自我调节,都是很重要的,不能为了利益而急于求成,这些受过污染的景区要暂时性关闭,等恢复好了在开发。

(3) 开展生态旅游

我们最熟悉的“农家乐”是最好的生态旅游,因为都是个体经营,经营范围和管理面积小,这样既可以给农民带来经济收入,农民的管理也不会太难,对生态的影响也不算太大。

2、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强化旅游立法执法工作。

旅游资源的保护需以法律法规为保障。旅游资源的保护问题已经在世界各国引起重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颁布、实施的旅游市场法律法规40多个。主要有国务院颁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环境保护法》、《城市规划法》等法律中对风景名胜区保护所作的规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强调了保护自然文化珍品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各地方也结合各自特点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规。上述各项法律、法规从不同角度规定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问题。将保护旅游资源提到了法律的高度,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3、以技术保护为保障来开发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保护需以技术保护为保障。随着我国旅游业向更大的规模、更高的层次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向大投入、大项目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形势要求政府与企业在更高的水平上严格保护旅游资源,技术保护因此越来越得到广泛的重视与运用。为此必须构建包括动力机制、保障机制、监管机制、创新机制在内的技术保护管理机制,以确保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4、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旅游资源保护意识不强或根本没有资源保护意识,是造成旅游资源人为破坏的根本原因。由于游客类型受职业、年龄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不同素质的游客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也不一样。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旅游资源保护的宣传工作,不断增强旅游经营者、民众和游客的旅游资源保护意识。发动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参与到资源管理中,是有效保护旅游资源,实现旅游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方面通过旅游教育,唤起他们保护资源、参与资源管理的责任意识,减少人为破坏;另一方面通过对旅游者的教育,使旅游者自觉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可以减轻环保人员的工作压力,这种与旅游者“合作”的管理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同时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报纸、公益活动等各种途径对环境保护和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大力宣传,提高全民素质,共同维护,使宝贵的旅游资源免遭摧残。

5、促进科学业在旅游业的应用,走“科技兴旅”的道路。

科学技术在旅游业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利用科学技术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估和开发,可以达到利益的最大化,科学还可以帮助我国旅游业培养我国后备旅游人才,所以我们必须利用科学技术来发展旅游业,走“科技兴旅”之路。

(二)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保护第一,开发第二”原则

在开发之前,首先要评估带来的危害和利益,如果开发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那么我们还是必须做到保护第一。

2、可比性原则

通过时间上的比较,反映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轨迹;通过区际间的比较,反映各旅游区之间的优势与缺陷,以便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3、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三增”原则

人们在积极发展经济为自身谋取福利的过程中,“经济需求无限性和生态供给的有限性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就要求能够最有效的利用旅游资源,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但这种最有效的利用超过了资源的承载力,就会使我国生态系统功能下降,其运行和维持的能力也会逐渐下降。因此,旅游开发过程中不能只片面的追求利益,要从人类长远发展角度出发,协调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景区建设、环境建设、生态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能够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三兼顾、三统一。

4、合理规划,综合决策,协调发展的原则

在发展旅游,开发利用旅游资源过程中,应统筹考虑旅游地的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充分考虑环境与资源对旅游业发展的承载能力,严格限制旅游景点的游客容量,科学合理地制定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使旅游设施的布局和游客流量的设计建立在环境和资源可承受能力之内,加强旅游景点建设的环境论证,促进人工设施和自然环境、区内环境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与此同时,在制定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时,应考虑旅游区的特殊功能,保证旅游区的环境质量;应采取法律、行政和经济等强力手段,消除外部因素对旅游区环境与资源污染和破坏,从而保障旅游与环境协调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kcxfz/4287.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1月17日
下一篇 2014年11月1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