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城市交通需求不断变化,城市人口的增长使得交通需求迅速增长,为交通发展和城市扩张提出了新的挑战。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成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和发展城市交通的重要手段,在国内外的许多大城市被广泛采用。目前世界各国大城市在发展城市交通的战略问题上基本达成一个共识: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形成大运量、高速度、低能耗、少污染、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立体公共交通网络,以适应和引导城市发展的需要。
目前,交通拥堵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桎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运量大快速准点低碳的公共交通方式,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大运量、快速的公共交通方式。本文在分析我国大城市所面临的交通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轨道交通特点及其适用条件的分析,提出改善大城市交通状况的当务之急是发展轨道交通。
由于现代城市的居民出行和人口流动,在一天的高峰时间内,客流高度集中,流向大致相同的现象已很普遍,以往使用的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客运交通的需要,尤其是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重点发展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新体系势在必行。这一结论并非凭空产生,而是由我国大城市所面临的交通问题所决定的。
我国大城市交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道路容量严重不足
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交通用地比例很高,一般城市都在30%左右。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只是近十年来开始有较快的发展,1991~1995年全国城市道路面积率分别为5.6%、6.1%、6.5%、7.8%、8.2%,呈现逐步增长趋势,部分城市高于该值,但一般小于15%。现行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规定城市道路用地比例为8%~15%。尽管增长幅度较快,但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20%的增长速度。目前全国百万以上的大城市中,有27个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道路容量严重不足,使得我国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无法完全以来地面常规交通来解决交通问题。
(二)汽车增长速度快
国外经验表明,人均GDP1000美元是国民经济产生结构变化乃至社会发展的转折点,整个生活方式将发声重大变化,尤其是交通方面的支出,交通需求将迅速增加,家用小汽车发展最快。考虑到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和住房、教育、医疗、养老、储蓄等客观实际因素,家用小汽车的快速发展期可推迟到人均GDP达到2000到3000美元阶段。2001年,江苏省人均GDP折合1560美元,其中南京超过2500美元、无锡超过3700美元、江苏超过3600美元、常州超过2300美元,这些城市已经达到了小汽车快速发展的阶段,正在给城市交通带来严肃的考验。
我国现在的城市道路网大多是密度低、干道间距大、支路短缺、功能混乱,从本质上属于低速的交通系统,难以适应现代化汽车交通的需要,阻碍着汽车化在城市的实现。
(三)城市交通系统资源消耗严重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城市机动车拥有量的快速增长,预计我国的城市交通用地比例会逐年提高,而与之相对应的是近几年我国耕地面积以每年400万~600万亩的速度大幅度下降。另外,由于机动车交通的便利,居民会在郊区选择面积大的住宅,使城市面积扩大,简介占用土地资源,而这种简介的用地量通常远大于交通的直接用地量。
交通运输中的能源消耗也是非常高的。在美国,交通燃油能耗为总燃油能耗的60%,其中73%为汽车交通所消耗。我国目前机动车拥有总量有限,人均机动车拥有量较低,交通能耗与总能耗的比例还不是很高吗,燃油能耗中交通所占比例一般在30%左右。随着道路交通的逐步机动化,交通系统的资源能耗比重会逐年增加。我国人多地少,能源后备不足,资源供给的非均衡利用矛盾已日趋突出。
(四)交通污染严重
我国尽管汽车拥有量不大,但汽车单车污染物排放物远高于国际水平,有关资料显示,我国轿车新车的CO、THC和NOx的排放量分别是美国新车排放量的14.5倍、11.8倍和3.3倍。我国许多城市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程度已与发达国家相似。随着我国机动车拥有量的增加,汽车尾气对大气污染的程度还在加剧,1998年全国322个城市环境检测表明,72%以上的城市空气质量处于3类和超3类标准状态,80%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大气质量较差的环境中,其中道路交通“功不可没”。
道路交通产生的噪声污染在城市声污染中所占比例也是相当高的。发达国家道路交通产生的噪声强度一般都占总噪声强度的80%以上。在我国,由于大多数城市处于城市开发及经济发展阶段,施工噪声及工业噪声占有一定的比重,但交通噪声仍占主导地位,一般占总噪声强度的50%,多数大城市的主要道路噪声均超过了65分贝,有些城市的道路噪声超标率达90%以上,2/3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声超标环境中。
尽管我国的人均车辆拥有量远比发达国家小,但道路交通对环境影响的相对程度已经接近了发达国家道路交通对环境影响的相对程度。
(五)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
城市交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研究交通供求之间的平衡,还要考虑土地和财力的可能,是一项决策性很强的工作。当前出现的城市交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科学的整体交通战略和规划,治理工作往往顾此失彼,前后失调,而受益不大。突出地表现在对城市交通结构的发展引导上,道路资源利用率最高的公共交通没有得到足够的发展,而道路资源利用率低的个体交通方式却发展过快。
在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规划中,满足交通需求,资源优化利用,改善环境质量三个主要目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目标体系。
轨道交通的优势
(一)运量大,速度快
对运量的比较是以一条机动车道的宽带为单位进行。在各种交通方式中,轨道交通运量大、速度快的优势是明显的。
(二)有利于土地集约使用
我国大多数城市都以同心圆式的环型道路与放射状道路为基本骨架的圈层式向外扩展的方式增加城市用地,特别是在不受地形条件限制的平原城市,大城市的用地形态多位单中心或多中心连片密集布局。
为了改善城市过度密集导致的城市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下降的状况,我国大城市的用地形态一般都规划为多中心组团式布局。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不可能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发展占地面积巨大的、低密度的城市,而只能主要采用密集型城市的发展模式,注重城市内涵式发展。
研究表明,轨道交通节约土地、维持城市中国心活力以及促进城市形成组团式发展等方面较为有利。
(三)能源利用率高
不同交通方式完成单位运输量的能源消耗差异显著。在满足城市交通需求的条件下,公共交通的能源消耗率无意是最小的,轨道交通的能源消耗率比其他个体机动化方式要小。
(四)污染小
在城市现有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以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最为显著和广泛,城市水运、轻轨交通、航空和管道的影响相对集中和单一,敌特由于其空间上的特殊性,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
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根据我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在研究交通结构与城市规模、人口密度、城市形态的基础上,参考国外城市土地开发利用与交通结构发展历程的经验、教训,以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提出我国城市交通结构发展目标:特大城市是以轨道交通、常规地面公交构成客运交通主骨架,以道路公交充实网络,有效调控小汽车,共同组成高速度、高密度、高效率、高质量的交通系统,远景城市公交在交通结构中应达到50%的比例,其中轨道交通应占公交运量的60%,大城市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道路公交为主体,继续发挥自行车在短距离出行中的作用,有限制的使用小汽车,共同组成多元化的交通系统,远景城市公交在交通结构中应达到25%~35%的比例,其中轨道交通应占公交运量的10%~15%地比例,其中轨道交通应占公交运量的10%~15%。
同时,现代高度流动化的社会,需要高质量的安全、舒适、准点和快速的轨道交通工具为城市公共交通提供服务,传统的公共汽车、电车方式,已经不能充分适应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需要,单一的公共交通模式无法承担大、中、小运量并存的运输需求,必须利用不同能力的交通工具来完成不同运量的运输任务。
因此,大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方向应是以大、中运能的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协调配合低运能的公共汽车、电车方式、形成结构合理、运能与需求相匹配的公共交通网络体系。
改善我国大城市交通状况的当务之急应是发展轨道交通。可以预见,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得到较大的发展。
保障措施
在我国,为了有效地发展轨道交通,应从建设资金、技术路线和方案选择、项目管理等方面研究、制订相应的发展保障措施。
轨道交通项目属于公益性的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其建设资金一般由中央投资、地方自筹、社会集筹三部分组成,但由于我国经济实力有限,往往中央投资的部分很难实现,通常都要给予必要的财政政策加以扶持。因此近期筹建轨道交通的城市,资金来源主要是靠借贷外资和地方自筹解决。由于外国资金主要是以推销其机电产品为目标,因此产品的标准制式,技术水平和产品价格都收到贷款国的制约影响,对我国城市采用相对统一的标准制式带来很大干扰,应制定必要的政策,加以控制。
在建设耗资巨大的城市轨道交通之前,必须做出许多复杂而有深远影响的决策。首先要根据客流预测结果,确定采用什么运输方式,是地铁还是轻轨交通,并选定线路走向和车站数量,明确工程总规模。其次要确定工程和设备的技术标准,既要考虑到与国内现代标准制式相一致,也要考虑到与国际上先进技术标准相呼应,从而确定技术成熟而实用的,自动化程度适当的机电设备和车辆。
现代化的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建设的成败、周期的长短、质量的好坏、其关键之一是要拥有一个高效率的项目管理系统,由项目总管理者对工程在预算范围内按期完工承担法律责任,然后分项逐层进行分工管理。并进行辅助项目管理,确保对整个项目的最佳控制。还可作为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制定工作计划和检查工作质量的手段。科学的管理方法,将是项目建设走向成功的保障。
参考资料:
[1]黎晓.“十二五”时期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策略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8).
[2]顾岷.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国铁路,2011(10).
[3]闫平,宋瑞.城市公共交通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张建.城市轨道交通概念设计探究[J].兰州: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3(6).
[5]钱寒峰.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回顾与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2).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kcxfz/2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