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择业并且就业,是每个年轻人走向社会、参与社会活动的必然结果,也是对年轻人在学生时代学到的知识、掌握的能力、培养的素质的综合性检验,是年轻人人生中必须要经历的一步。大量的实践证明,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择业观,有利于年轻人顺利就业,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克服困难、做出成绩和贡献、得到社会的承认,为自己事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反之,如果没有正确的就业观与择业观作指导,就会像一艘没有航向的轮船,迷失方向,惨重的甚至会葬身大海。
关键字:当代青年,就业观,择业观
纵观改革开放30年,中国青年就业观念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有自己的理想,但服从国家分配”。这个时期的年轻人开始有了自己选择职业的意识,但大多数年轻人在找工作时仍然是服从国家分配。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实行城镇青年就业的双向选择制度。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逐步实行年轻人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制度,经济收入成为年轻人择业的首选标准。90年代中后期至今,追求发展的多元化时代。这一时期年轻人在就业选择上走出了“糊口策略”,选择职业也不再以“赚钱”为首要目的,而是把寻求发展放在第一位;不再甘愿只是扮演“过客”的角色,而是开始着眼于长久的发展,力争成为社会的一员。
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在中国加人WTO之后,社会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毕业生的人数连年递增,并且政府机构精简人员,国有企业实行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导致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形势已然十分严峻。随着新闻媒体对年轻人就业难报道的增多,诸如“北漂族”、“啃老族”等形容年轻人就业难的词汇也屡见不鲜。面对这种就业难的状况,年轻人脑海中所固有的“精英就业观”也已不合时宜。
所谓“精英就业观”,指的是年轻人在选择职业时发生的职业偏执现象,即年轻人对单位的选择偏向于机关事业单位,对职业的选择偏向计算机和金融业等“白领”行业,而一些待遇一般的企业却无人问津。因此,在年轻人就业这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有些时候并不是真正的找不到工作,而是一些年轻人的期望值过高,不愿屈就于普通的职位,对自己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定位。并且一般年轻人的观点认为,人才市场里如同商品买卖一样的求职是对知识的亵渎,对人才的不尊重,这一部分年轻人在求职时常常变现为等待、挑剔,而不是主动出击去寻找机会。
我国现在正在进行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青年的择业观发生转变是可以理解的,但同时青年应该找到与时代的“最佳结合点”,找到真正适合自己并且合时宜的工作。要做到这一点,现代青年迫切需要树立符合实际的择业观和就业观。那么,怎样才算是正确的就业观与择业观呢?年轻人在就业前要准确衡量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专业知识的多寡,实际操作能力的强弱,在对自身条件有了清晰认识的前提下,再根据这些条件决定什么样的工作适合自己。对自己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就盲目去择业就业,这是错误的观念,是对自己的不负责。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择业观,要求我们在就业之前就要对以下几个相关问题有足够的清醒的认识。
1、选择单位和具体工作时,要量力而行,切忌好高骛远。就业,是一种双向选择行为,既是求职者对单位的各项条件的要求,如单位性质、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福利条件、劳动强度的选择,也是单位对求职者所具备的条件,如专业技能水平、实践操作能力、道德品行、待人接物的态度、思想觉悟水平、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等等的选择。只有双方的条件都能被对方接受时,就业才能实现。所以年轻人在选择单位和具体工作时,要实事求是地从自身条件出发,对就业单位提出的要求,要选择基本一致的单位。切不可不顾自身条件,一味要求工作轻松、工资高、待遇好的单位。俗话说得好“打铁还需自身硬”,所以在平时,年轻人必须刻苦锻炼,培养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等到择业就业时,又要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对号入座。
2、树立先生存,后发展,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不能妄想一步登天。人生就像走路一样,在迈出第一步之后,通过不断地坚持积累,最终才能到达目的地。不管是什么单位,对新入职的员工,总是让他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在这个过程中检验新员工的能力、素质、品行,再根据员工表现出的具体能力逐步安排职位晋升并提高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等。这个过程,既是单位对新入职者的了解过程,也是新入职者证明自我价值的过程。有的年轻人不了解这个过程,他们刚到单位,就想着要拿高工资,又极不愿意在实际操作中去多吃苦,这是不现实的。没有哪一个企业或事业单位会冒失地把高工资岗位交给一个并不十分了解的,还没有表现出实际能力也没有对单位作出突出贡献的新员工。就业时如果执着于这样的单方面的追求,不肯从最基础、最基层做起,对顺利就业是十分不利的。
3、专业对口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切不可过分要求专业对口。也许年轻人在学校中确实经历了某个专业的学习,想找一个专业十分对口的工作以便能够完全发挥所学,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实际的市场需要与求职者的所学专业往往难以做到完全吻合,丝毫不差,毕竟求职者最终还是要服从单位的实际需要。所以,年轻人在就业时,只能要求在大的方向上专业对口,努力在以后的工作中用在学校中培养起来的素质去适应工作需要,做出成绩。如果要求将来从事的具体工作完全跟学校所学的知识一致无二,量身定做,这是不可能的也是极不现实的。
4、用现实的眼光选择单位。能够找到地理位置、生活环境、福利待遇、发展前景都理想的单位固然好,但是满足这些条件的单位毕竟凤毛麟角,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实际上在某些条件相对艰苦的基层单位,却更容易发挥出自己的能力,更加有利自身的长远发展,成功成才。然而有些年轻人互相攀比,总怕自己的选择吃了亏,这山还望那山高,最终的结果往往是更吃亏。相反,在强手如林的单位却不一定能得到很多的锻炼机会。对于这样的选择,有同学宁做凤尾不当鸡头,实际上,凤尾虽漂亮,但只不过是装饰的部分而已,而鸡头虽不扬名,它却实实在在能够带动自身的成长壮大,成为一唱天下白的雄鸡。换句话说,年轻人只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准位置,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这样先立业后必成事,而且很有可能成就大业。
5、树立自主、自立、自强思想。在年轻人就业择业过程中不难发现,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对如何择业信心不足,甚至有依赖思想,这主要变现为对父母言听计从,父母说了算。对于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家庭来说,年轻人在就业前充分征求父母意见是应该的,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也是正常的,这些都能够理解。但应该看到,有些父母对子女的求职愿望过分理想化,不切实际,干涉甚至控制了子女的选择,造成当下年轻人在择业时思想模糊,挑三拣四,举棋不定,一些年轻人因此丧失了许多机会,到头来选择余地越来越小,这种做法也扼杀了年轻人的自主性,甚至有求职者懊悔地说:“进大学选专业完全听父母的已经错了一次,毕业后就业又服从父母意愿,真的是错上加错。”对于受过多年高等教育的毕业生来说,应在征求父母意见的基础上,保留自己自主选择职业的权利。
6、以理性心态对待就业形势,不怨天尤人,不怨众多竞争对手抢饭碗。有人群的地方,必然就有竞争;有竞争才有发展,年轻人要学会如何从自身学会看待社会,看待别人,又如何从社会正确对待自己。只要不过分强调自我,调整好就业心态,就必定能在社会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退一步说,即使一开始的时候定位不准,认为找到的并不是最理想的职位,但是首份工作只是人生事业的开端,是今后发展的起点,年轻人只要认识到这一点,就不会过分计较,不会后悔。
树立了正确的就业观与择业观,算是走好了踏入社会的第一步。但是在接下来的寻找工作的过程中还要谨记一些注意事项:1、忌仓促上阵。一定要有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充分准备。思想上要有自信心;物质上,必需的证件和资料要准备好,求职被聘用后的路费、生活费等要提前准备好。2、忌眼高手低。要客观评估自己的能力,把握机会,切忌好高骛远。谨记先就业后择业;先求生存,后求发展;先蓝领,后白领。3、忌互相攀比。同学或同乡找的单位或许待遇比自己好一些,这个时候如果因为可笑的攀比思想而放弃难得的机会,最终的结果将会是一事无成。4、忌轻信上当。有一部分年轻人因为自身的原因,不满意亲友或者学校推荐的就业单位,情急之下就到非正规的人才市场或职业介绍所去找工作,病急乱投医的结果往往是受骗上当。5、忌期待过高。如果被中意的单位聘用,应该避免在工资待遇方面要求过高,目光要放的长远一些。
总之,提高自身素质是必要的,年轻人有了扎实的专业基础,树立了正确的就业观与择业观,看清了自己,摆对了自己的位置,还会担忧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职位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的一生是漫长的,前行的道路是曲折崎岖的,只有那些勇于攀登的勇士方能到达诱人的顶峰,成功永远属于不畏艰难险阻的斗士。希望当下的年轻人都能够成长为一株劲松,不畏乱云飞渡,勇攀险峰去领略人生的无限风光。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jyzd/9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