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文】浅析网络舆情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影响

摘要:所谓网络舆情,就是对在互联网上说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推断出人们想要什么,然后找出他们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以此影响他们的意见和想法。目前互联网已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来源,所以加深对网络舆情的了解可以知道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也可以从侧面来了解人们对政府政策的接受程度,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选择和确定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关键字:网络舆情,大学生,就业问题

网络舆情在我国的发展时间比较短,没有统一的定义,但目前大家基本都认可的定义可以这么进行表述,那就是通过网络的方式对社会事件进行表达和理解,以此促进事件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网络舆情具有快速性,多样性、互动性、直接性等特点,传统媒体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目前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通过网络舆情来爆发,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焦点之一的大学生就业问题被频繁的讨论,大学生是这个问题的重要参与人。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形势和网络舆情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而得出网络舆情对大学生就业的应对策略。

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今年,中国将有611万大学生走出校门,再加上去年已经毕业但还没有找到工作的有210万,2013年大学生就业人数预计可以达到810万。根据统计在2011年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大学毕业生,而在2013年上半年就有67000多家民营企业破产,所以就业市场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另外由于金融风暴的影响,加上就业市场整体低迷,许多大型企业为了降低劳动力成本不得不大规模裁员,而许多中小企业也由于订单下降对人才的需求也显著减少,同时由于中小企业在制度上不是很完善,也缺乏对大学生就业的吸引力。这些因素的同时存在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这些未能就业的大学生他们可能不是由于能力差的原因而未找到工作,而是整个市场就是如此。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大学毕业生由于有较高水平的人力资本,在劳动力市场上有明显的优势。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必须要满足新的核心工作要求,具备成功地发展经济的能力,而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必要的教育和培训体系和就业市场需求指导,所以就必须加强网络舆情对大学生就业的引导,来缓解就业结构的矛盾。

二、网络舆情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影响分析

1、网络舆情对大学生就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上到处都充满了大学生找工作的新闻,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这些网络舆情从根本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负面的新闻比如“北大才子卖猪肉”“复旦学子卖鸡蛋”“清华博士修车”“清华女硕士当街卖菜”“华为硕士卖饭”。

更有人写了一副对联来讽刺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生生不息,上一届、这一届、下一届,届届失业,横批是“愿赌服输”。这些消息出现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并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引爆了网友们的各种情绪。在看到这些负面新闻后有近40%的互联网用户使用的“伤心”来形容自己的心情。好像大学生已经是多如牛毛人满为患了,好像大学生去卖猪肉修汽车是多么丢脸的事情。难道,我国的大学生真的多到用不了的程度吗?北大的学生为什么就不能去卖猪肉?其实大学生大可不必为这些新闻而影响自己的就业心态,而是要转变自己的就业观念,不要被网上的舆论所左右。他们这么做并不是浪费了人才,而是他们在这个方面的长处,如北大才子陈生进入养猪行业,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在广州开设了近100家猪肉连锁店,营业额达到2个亿,被人称为广州“猪肉大王”。

这些由网络舆情引发的就业事件,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严峻的就业形式,感到就业的压力,而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大学生就业心态。一些大学毕业生如果对这些负面新闻不当一回事,在自己找到工作有了尝试后,就会抱有积极的心态,意识到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对一些大学毕业生,这些负面的网络舆情,如找不到工作而自杀的大学生,“大学无用论”等观点,导致他们的心理阴影,因此有些失去信心,不进社会找工作。

2.网络舆情对大学生就业信息获取的影响。

互联网是获得就业信息的一个重要的渠道,是了解职业特点和职业环境的重要平台。用人单位在网络进行招聘,可以省很多费用,而大学生在网上求职可以省力,省钱,方便、快速。据调查,超过85%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是通过互联网找到的。对一些“90后”大学毕业生而言,他们更喜欢在网上“海投”简历来找工作。但网络也充满了无数的虚假的招聘信息,许多招聘网站为了赚取招聘企业的会费,对企业的招聘信息不进行审核和过滤。有的用人单位根本不招人,而众多招聘网站为了每天吸引求职者点击获取流量,伪造一些虚假的招工信息 。大学毕业生在招聘网站注册的信息也会被泄露,一些毕业生在网上注册简历后经常会受到一些公司的电话及面试,但是具体接触后却发现那些公司都是卖保险或者是传销之类的公司。大学毕业生的社会经验不足,往往对这些没有鉴别能力,上当的可能性很大。

网络舆情工作信息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是收集更多的信息,以帮助大学毕业生找到更多的就业渠道,但是大学生也要学习一些技巧预防欺诈,防止被骗。

3.网络舆情对大学生就业抉择的影响。

根据2011麦肯锡编写的研究《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指出,大学毕业生通过朋友和亲戚的介绍成功找到工作的占13%,通过学校里面发布的招聘信息成功找到工作的占32%,通过专业求职网站成功找到工作的占18%,可见网络是大学生成功找到工作的一个重要渠道。通过网络舆情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引导他们在产业选择,薪酬选择等方面进行选择,网络舆情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前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热衷于去“北上广”等大城市,一方面这些大城市经济确实发达,工作机会也多,另一方面网络舆情在他们的就业抉择上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而近年来网络舆情的导向又转变了方向,让大学毕业生选择到幸福指数高的地方去,“逃离北上广”。目前也确实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找工作时不再局限于“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更多转向二三线城市。根据《中国人力资源服务白皮书》(2012年,陆家嘴)显示,在就业选择上,越来越多的“北上广”大学生选择到基层,高校毕业生在职业选择上越来越务实,不再迷恋大城市。

网络舆情上关于大学生毕业生报考公务员,当村官,支援西部的消息无疑也会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如此以来当一些毕业生面对激烈的竞争形势,跟随大流去考公务员,反过来考不上公务员的就会去考研,从而改变自己的工作目标,也有一些毕业生因为这些很多负面信息而不敢出去找工作,在家里啃老。

网络舆情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各个方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如何将网络舆情影响最小化,让其发挥积极的作用,促进大学生就业,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需要创建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毕业生就业网络。

三 网络舆情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策略分析

针对网络舆情的双面性,所以有必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来促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这其中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政府,高校,以及毕业生自己的努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提高政府对网络舆情的监管和整合能力,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明确指出:“要加强网络舆情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在互联网流行的背景下,政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自己的工作:首先,改变工作方式,重视网络民意和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在“读书无用论”,“大学无用”的网络舆情的大环境下,政府需要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支持大学毕业生创业,并及时宣传国家政策,正确分析就业情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对网络招聘信息加强监管,坚决取缔一些欺诈网站。二是政府要积极参与网上的评论。政府各级部门要鼓励干部参与网上评论,扩大舆论,发表一些对网络健康的主流言论,防止互联网上的一些虚假信息的恶意炒作。三是要采取积极措施,创造毕业生平等的就业机会,如反对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存在性别歧视,在公务员队伍里有关系户的存在等。

2.充分发挥高校的校园平台,拓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高校在大学生的就业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良好的就业指导对毕业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首先要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高校应根据有关专业人士和毕业生的需求以及既往的就业状况,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教学内容,确保所提供的课程内容与社会的需要相适应,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其次,要加强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对大学毕业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聘用一些有社会经验的老师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加以辅导,获得一些招聘信息,帮助学生们筛选工作机会,然后有选择性的投递简历,这样会增加大学毕业生的信心和机会。再次,应该建立大学校园招聘网络。校园招聘网络可以发布一些工作就业信息,就业政策,程序,案例分析,并加强校际网络联盟的联系。通过网络给学生拓宽就业渠道和提供交流机会,同时关注大学生思想和情绪变化,引导学生对关注网络舆情的变化,建立正确的就业方向。

3.全社会需关爱大学生就业,多发表鼓励性言论。

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经常听到这样的言论,“现在的大学生不值钱了,一抓一大把”,大多数人认为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越来越差,大部分大学毕业生不能满足工作需求。社会上有很多这样负面的舆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毕业生的热情和信心。社会需要关心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首先,各种招聘网站要提供正确的招聘信息,给学生提供一些就业机会。近两年来这项工作已经有了不错的发展,但要其正常化还需要社会共同的努力。其次,要改变整个社会对职业的认识,意识到职业是没有区别的。任何一种职业应该得到相应的尊重,职业生涯没有高低之分。再次,全社会都应该做出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一些积极的舆论,不要怀疑大学毕业生的能力,改变观念,相信“90后”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他们能吃苦耐劳,能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

4.加强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自身就业能力。

毕业生就业问题比较多,大学生自己面对大量的网络舆情,大学生们需要做的是:首先,转变就业观念。大学生需要对自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有“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从而可以减少他们的就业期望值,摆脱传统的“就高不就低”的思想。其次,要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大学期间,不仅要获得必要的专业知识,而且还涉猎其他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满足用人单位对不同知识的需求。同时,还必须锻炼大学生的实际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再次,要掌握一定的就业技能。搜集在网络上的就业信息,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筛选对自己有益的信息来联系工作。在准备笔试和面试的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网上论坛,与有经验的人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下载了一些权威信息,为自己的努力方向铺平道路。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舆情也同样具有两面性,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网络舆情的积极作用,并积极防止和克服其消极影响,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就业。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jyzd/7792.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2月9日
下一篇 2014年12月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