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逐步转变为大众教育,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大学生就业变得愈发艰难,大学生就业已经不简单的关乎于个人的发展和家庭的走向,而且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经济结构指生产要素在行业、地区、企业之间的分布状况,或是在国民生产总量在部门、地区、企业之间的分布。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观点“一切经济活动都是由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构成的”,则生产力结构和生产关系结构有机地结合构成了国民经济结构。考虑到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关系,我们从中国的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入手进行分析。
关键字:经济结构,大学生就业,政府对策
一、 所有制结构对大学生就业影响分析
所有制结构是指各种不同所有制形式在一定社会形态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它所反映的是各种所有制的外部关系。
我国的所有制结构主要有:全民所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随着改革与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所有制形式也日趋多样,越来越多的形式得以生存发展,其形式主要有:十五大以来,还确立了混合经济的概念。
2007年,党的十七大起初“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这开创了中国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一个新的篇章。2013年统计年报指出混合所有制将会成为未来主要的所有制形式,不仅是我国的所有制格局更加复杂和多样性,更从制度上,提高了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市场化程度和经济活力。大学生的就业也应该适应所有制的发展而逐步转变
第二,不同所有制的工资决定机制存在较大差异,我国劳动力市场尚不发达不同所有制工资决定机制存在较大差距。
2011年国家统计局公布去年我国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情况。数据显示在不少行业中,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均工资要远远高出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均工资。如金融业中非私营单位为80772元,私营单位为30513元;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中非私营单位是66598元,私营单位为31226元等。
“这是由于非私营单位以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为主构成,而这些企业规模相对较大、发展成熟、企业结构科学且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本、技术或政策支持,获取市场份额更为容易,因此盈利能力自然高于私营单位。”中国劳动协会薪酬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群义分析。但他同时担忧道,这种现象也折射出我国私营单位发展的外部条件并不乐观。
第三,所有制形式对劳动力的流向影响。
中国的改革开放伴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兴起,而非公有制部门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而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劳动力流动的方向和规模。我们基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修正后的城乡各种所有制部门就业数据,计算了城乡所有制部门间劳动力流动系数,探讨了所有制结构变迁中的劳动力流动。
通过计算发现劳动力在各所有制部门之间的流动与所有制结构变迁一致:(1)城镇公有制部门对农村劳动力始终是封闭的,流入城镇的农村劳动力主要流向了城镇民营经济部门;(2)乡镇企业的兴衰决定着劳动力向乡镇企业部门的流动;(3)国有企业改革进程决定着城镇公有制部门冗员的释放;(4)城镇民营经济部门和城镇现代企业部门先后成为国有企业冗员最主要的流向部门。
所有制经济体对大学生吸引程度差异分析:
相关机构进行的大学生就业医院调查显示,有35.4%愿意去党政机关、18.9%选择去国有事业单位、17.8%选择去教学科研单位、13.6%选择去国有企业、15%选择外资企业,只有1.3%选择去私营企业。与之相反的是,民营企业炸了愿意招聘大学生企业总量的46%,国家机关、国有和集体企事业单位之战了22.3%。如此大的供需反差,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三、产业结构对大学生就业影响分析
首先,产业结构调整引发就业结构变化分析。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变化是产业结构间的转移引起的,经济发展会伴随着产业结构变化。当或民生活水平提高是,消费机构也会发生变化,这会引起产业结构从第一产业就像第二产业移动。当经济再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产业结构将会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移动。那么,劳动力也会进行相应调整,出现“三、二、一”模式。
在我国各产业就业弹性对大学生就业影响较大,从中也可以得出未来就业结构的调整方向,随着第一产业的规模化和技术化,该产业从业人员将逐步闲置导致劳动力流出,结合国家统计局数据结果,大学生在农林牧渔等行业就业的比例极低,因此第一产业在近期内将无法吸纳较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从而促进其整体就业。而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系数相对较高,具有表象上较好的就业吸纳能力。但随着产业结构升级,第二产业从业人数虽然会有所增加,但增加比重不会很大,同时期就业弹性的稳定性稍差,特别是建筑业等主要行业的就业弹性更是持续下降。另一方面数据表明应届大学毕业生在第二产业中就业的比例也不高。而第三产业的歌行业就业弹性系数表现良好,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行业选择更多的集中于第三产业。因此,尽管第二产业由于其现阶段较好的就业弹性和增长趋势,有可能带动大学生就业,但相比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稳定性和增长性更强,同时,由于金融、信息等服务性行业由于其技术含量高,报酬丰厚对于大学生的行业吸引力更大,会直接导致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应届大学生在第三产业就业的总体人数和占就业人数和占就业总人数比例将不断提高。因此,短期来看,大学生就业仍将以第三产业为主,进而我们可以多出扩大第三产业比例,加快其发展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效办法。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均有可能对大学生就业起到促进作用,而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大学生的就业行业选择,第三产业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四、 区域结构对大学生就业影响分析
首先,我们先要了解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特征,当前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具有显著特点:一是东中西三个区域之间流动不均衡,整体呈现大学生向东部流动集中、中西部分分散的特点;二是各个大的区域内部省区之间流动不均衡,主要表现为向区域内的大城市、发达省份集中流动的趋势。但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反战,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加上国家政策的影响以及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这种差异也在逐步缩小。毕业生流入东部地区的速度正在放缓,而进入西部地区的毕业生人数增长明显。
之后我们对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特征问题进行分析,这种流向特征虽然过去为东部经济腾飞做出贡献,在改革开放与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但随着改革深入和结构升级这种流向的缺点也显现出来,表现为第一,大学生流向的不均衡加剧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利于全国各区域经济的统筹发展;第二,大学生区域流向不均衡不仅影响我国人力资源合理配置,而且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第三,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的不均衡越来越成为国家发展战略顺利实施的障碍;第四,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的不均衡制约了国家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第五,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的不均衡不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成长。
五、 政府解决大学生就业方面经济结构方向问题基本思路
第一, 加快推进政策进步与体制创新,促进深度开放
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的政策,改进投资促进方式,提高外商投资对区域经济的促进,积极引导外资向中西部基础设施见着,形成产业结构国内外联动和生产要素全球配置的发展格局,着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加大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第二, 加强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加大高素质人才的吸收度
一是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强第一产业的投资,提高第一产业的发展速度和产业水平;二是要调整第二产业内部的投资结构,进一步梳理好第二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关系;三是要加快进行第三产业的结构升级,推动第三产业健康发展,同时从金融市场、技术信息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方面加强制度完善,大力开拓第三产业发展的市场。
第三, 推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均衡大学生就业分布
首先,大力扶持现在已经在社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的中小型企业,从而带动社会就业总量的增加;其次,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和既不地区建设,营造大学生去全国各地就业的良好环境,从而增加社会就业岗位;最后,继续加大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帮扶力度,扩大就业总量。
第四, 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人才流动机制
一是要加快覆盖面广范的社会保证体系的建立速度,要建立和完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形成国家、集体、个人三方合理负担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机制。二是创新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强化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工作。三是从根本上弥补流动人后的社会保障确实,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人力流动的制度保障。
第五, 鼓励大学生创业,加大对创业的扶持力度
鼓励创建创业园区,为进园创业的小企业提供有效的培训指导服务和一定期限的政策扶持,增强创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创业稳定率,对符合条件的进园创业登记大学生给予补贴,进一步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创新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模式。对经失业登记的高校大学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自筹资金不足的,可提供小额担保贷款。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jyzd/6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