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摘 要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已经不再是往日的“天子骄子”,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加之2008年的金融危机风暴后的全球经济的萎靡对大学生就业而言更是雪上加霜,大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家庭、社会、政府同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之一。
很多大学生在面对巨大就业压力的时候,不知所从,甚至对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质疑,就业观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就业问题上的反映,自然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就业观指引着大学生就业的方向,影响了大学生的长远发展,所以大学生就业观教育对大学生十分重要。无论是大学生就业研究还是大学生就业观教育,学术界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长期以来,他们更加关注其问题的严重性,极少以一种更积极的视域来关注大学生就业及就业观教育,这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仍然有可以拓展的空间。
本研究认为积极心理学可以提供为大学生观教育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域,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支撑是“一个中心三个支撑点”,它关注幸福感,关注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注积极的人格特征和人格品质,关注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这些理论与大学生就业观教育密切相关,可以给大学生就业观教育提供很好的理论借鉴,也可以给解决大学生就业实际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路径。
本论文是从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研究大学生就业观教育问题,将大学生就业观教育分为大学生就业素质观教育、大学生择业求职观教育、大学生从业供职观教育。主要采用实证的方法,选用《中国大学生就业》这一就业领域的权威杂志作为研究的样本,采用2003-2012十年间的样本文献,制作统计表格,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大学生就业观的现状,针对相关现状,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理论精髓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提出相应的对策:从大学生就业素质观教育方面来看,主要需要构建积极的组织系统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完善积极的高等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营造积极和谐家庭氛围培养大学生独立自主精神、增强个人积极心理素质提升大学生心理抗压能力;从大学生择业求职观教育来看,政府要完善就业环境做好舆论宣传引导大学生奉献基层、自主创业、高校要利用有效途径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家庭摒弃落后思想引导大学生就业观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努力调试心理实现积极就业;从大学生从业供职观教育方面来看,政府要引领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优化大学生从业供职环境、高校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职业道德建设实效、家庭要注重教育子女言行影响大学生的道德养成、大学生加强修炼内功促使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加强大学生就业观教育是一种新的视角,以更加积极的理论和心态来关注每一个大学生的就业观教育、就业和生活幸福感提高,因此一定会提高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实效性,最终会给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带来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 就业观教育 ,就业素质观教育, 择业求职观教育 ,从业供职观教育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1.1 高校扩招后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递增,就业难度随之加大。
1999年我国出台了高校扩招政策,希望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普遍提高国人的文化素质,自此以后,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递增,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高校毕业人数为671万,2012年上升为680万人,而2013年更是达到了699万人,我国的高等教育确实向“大众化”迈进了一步,但是随之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直接导致了“就业门槛提高、教育机会不平等、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等现象的产生【1】很多大学生甚至毕业即意味着失业,媒体更是把2013称为“最难就业季”。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成为党和国家急需解决的问题。
1.1.2“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萧条,大学生就业观发生改变。
2008年在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的经济,尽管时间过去5年,但是全球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一直萧条、萎靡不振。中国也难以独善其身,特别是中国东南沿海城市的众多外向型企业更是受重创,有的中小企业随着订单的萎缩直接面临破产,大量的大学生就业受到影响,尤其是金融类的大学生更是出现了供远大于求的局面,加上海外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很多中国留学生回国寻找就业机会,外国大学生也来中国就业。这种现象不仅加大了国内的就业压力,也对大学生就业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一味求稳,生怕自己失业后又要飘泊不定,并且使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变得消极、患得患失、迷失自我。有的大学生甚至不能客观地分析自我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盲目加入“国考”、“省考”大军中,到最后反而贻误了最佳就业时机。
1.1.3 大学生就业是关乎民生的重大问题。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就业问题,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报告都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而大学生就业是就业问题的主要组成部分,大学生能否找到工作关乎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切身利益,每个家庭为培养一个大学生投入很大的经济成本,也付出了很大的精神成本,每个家庭都期望孩子毕业后能找到合适的工作,给家庭带来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回报。一个国家是由千千万万个小家庭组成的,如果大量的大学生失业不仅影响单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势必还会影响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大学生就业是关乎民生的重大问题,急需在国家、社会、家庭、个人的协同努力下得以解决。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1 本文的研究目的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推进更高质量的就业。可见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党和国家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而大学生就业问题又是就业问题中的重中之重,它关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和谐,人的全面发展。笔者选此题具体而言有一下目的:
1.2.1.1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试图找到解决新路径。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校毕业人数逐年大规模增加,我国的高等教育也由精英教育逐渐转变为大众教育,随之而来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成为关系到国家社会和谐稳步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关系到每个家庭和大学生个体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随着教育产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大学生就业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需要国家﹑高校﹑企业﹑个人等多方共同努力,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笔者试图从自己的研究视角来寻找一条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新路径,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
1.2.1.2 了解大学生就业观现状,更好的进行大学生指导就业。
笔者的研究方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毕业后很可能从事高校学生工作,就业指导是学生工作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必然要深入了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现状,通过实证方法来了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存在哪些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加强大学生的就业观教育,对他们进行有实效的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帮助他们更积极的生活。
1.2.1.3 调适大学生就业心理,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虽然我国的就业形式日益严峻,但事实上,我国大学生比并不是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就业市场常常出现大学生找不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工作,而用人单位有找不到合适人选的尴尬局面,而造成这种两难局面的关键原因笔者认为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不少问题,这也是大学生就业的主导方向的问题,很多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心理调适不到位,在就业过程中高不成低不就。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能力欠缺,本选题基于积极心理学视域认为主大学生就业能力要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发展能力等;本选题试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着手来加强大学生就业观教育,调适其就业心理,提升其就业能力。
1.2.2本文的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⑴积极心理学为加强大学生就业观教育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发展,它与消极心理学(或者称为传统心理学)在理论上有很大的区别:消极心理学主要致力于“修补”,它把普通人作为标准常模,其目标是把小部分的“问题”人修补成大多数没有问题的普通人,而积极心理学不仅要修补,更要建设,它在理念上存在一个理想常模,其目标是把所有人(不是小部分“问题”人)尽可能建设到他可能达到的理想状态。【1】支撑积极心理学的理论:积极体验,积极人格,积极组织系统,三者有机结合组成一个缺一不可的理论系统。而这三部分内容对加强大学生就业观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促进作用,而传统的大学生就业观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的指导思想是消极心理学,更侧重于大学生在就业观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指导,而不是从积极意义上去让大学生达到理想的就业状态和做人状态,因此积极心理学为加强大学生就业观教育提供新的指导思想。
⑵用积极心理学理论研究大学生就业观教育,拓展其研究范围。
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比较丰富,但目前对它的研究更多的是对幸福感的研究,本选题是用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来研究大学生就业观教育,无疑既拓展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也拓展了就业观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⑶为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理论之间搭建一座沟通桥梁,更好地指导实践。
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理论之间存在这许多千丝万缕的联系,克里斯托弗•彼得森(Christopher Peterson)的《积极心理学》里就直接提到了用积极心理学指导高校学生就业;而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很多理论都关注大学生积极品格培养的重要性,因此本选题实际上是在两种理论之间搭建一座沟通桥梁,互相取长补短,不 仅拓展了各自的理论,还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1.2.2.2 实践意义:
⑴借鉴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来加强大学生就业观教育。
本选题介绍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实证方式来了解和把握大学生就业观存在哪些问题,然后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例如从“一个中心,三个支撑点”理论(幸福感、积极体验、积极人格、积极社会组织)中筛选出对加强大学生就业观有实效的理论精华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⑵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本选题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找到一条加强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新路径,从而证明积极心理学确实能够在大学生就业观教育方面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也能够在帮助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最终能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早日实现“中国梦”。
⑶服务大学生,为就业指导相关部门提供理论借鉴。
很多时候,教育者们更多地关注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的问题以及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甚至以消极的思想“恐吓”大学生就业如何艰难等,而积极心理学更多关注的是让“所有人”达到一种理想状态,能够更积极地工作,更幸福的生活。本选题就是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研究怎样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积极地指导大学生就业,更好地服务大学生,并且为就业指导部门提供理论借鉴。

结束语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37】可见国家和政府对就业的重视程度,面对大学毕业生巨大的就业压力,需要全方位、多视角进行思考解决路径,本文是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来研究大学生就业观教育问题,参考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来加强大学生就业观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大学生生活的幸福感。并且将大学生就业观教育分为大学生就业素质观教育、大学生择业求职观教育大学生从业供职观教育三个部分,依托积极心理学“一个中心三个支撑点” 理论(即积极情感体验、积极人格以及积极社会组织系统)借助实证方法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方面针对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现状提出对策,希望给大学生就业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但是由于本人学识和能力的限制,加之积极心理学本来兴起的时间不长,理论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资料查阅也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本人将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学习,进一步深入研究相关课题,取得更大的进步。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jyzd/1993.html

(0)
EditorEditor
上一篇 2014年10月17日
下一篇 2014年10月1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