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论文】浅谈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摘要: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带来了极大冲击。虽然在各国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下,全球经济下滑速度放缓并企稳回升,但我国仍需在深化经济体制、扩大内需、稳定外需、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采取必要措施,以促进我国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继续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科学转变,确保经济良性发展。虽然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态势总体出现好转,但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式,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不均衡,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经济持续发展缺乏有效的依托。金融危机虽然对经济增长造成了损害,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也是对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这场经济危机促使得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国际金融 经济发展 市场

一、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指的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缓和,而进入相对平稳期。但是由于固有的危机并没有或是不可能完全解决,而使世界经济等方面仍存在这很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是缓和与未知的动荡并存的状态。字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际金融环境动荡不安。但是近年来国际经济出现好转的势头,并不意味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并未减弱,外需严重萎缩的局面仍在持续,企业仍需要保持危机感与紧迫感。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世界经济处于动荡和调整之中,各国政府都在积极寻找对策化解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害,并寻求发展机会。根据20世纪以来的经济发展史来,基本上每次大的经济危机都会导致经济发展方式出现重大转变,进而引发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金融危机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和不合理经济结构的刚性调整,并且为新方式、新结构的出现和运用创造了契机。

经济发展方式是决定经济能否长期健康发展的根本性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国外市场和国内投资的拉动,过度依赖物资消耗,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过低;低端加工业高度依赖出口,高技术产品创新升级能力不足,严重依赖进口;同时,随着资源消耗和供给压力的明显加大,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这些都加剧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协调、不平衡与不可持续问题。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和发展使得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也变得越来越紧迫。对于中国来说,虽然被动的承受了经济危机带来的各种影响,但是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面临的挑战

(一)外需难以大幅反弹,内需增长后劲不足

第一,国际市场需求减少同时贸易保护加剧,因此外需很难出现较大的回升。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贸易的严重下滑,消费和投资需求的大幅萎缩,更加剧各国之间的贸易竞争。为了促进本国经济尽早复苏,各主要经济体的自顾性进一步增强,持续出台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和保护措施。一些国家和地区纷纷通过扩大出口来缓解国内贸易赤字问题,甚至通过本币大幅贬值等手段提高本国产品竞争力,千方百计争夺国际市场。同时因为就业形势好转一般滞后于经济复苏,我国出口面临压力加剧。

二是国内推动宏观经济发展的内需增长后劲明显不足。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面临消费需求不足的困境,1979-2008 年,我国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平均每年以 0.44 个百分点的幅度下降,国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明显不足。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中央政府投资4万亿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目前民间投资意愿不旺、部分中小企业获取资金困难的现象仍然存在。且由于收入持续增长难度大,医疗、社保、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短缺,也致使居民消费预期低,造成内需增长后劲不足。

(二)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和难度加大。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非常突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过快;第二产业特别是其中的加工业过度,低效率扩张; 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总体上落后于经济发展需要。 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动工业由大变强,提高服务业比重, 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就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制造业发展水平、发展现代服务业等途径实现。然而金融危机的出现,使得转变难度增大,具体体现在:一是大量农民工返乡,增加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不利于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农业以集约经营为特征,需要适度发展规模经营。然而经济危机中的返乡农民工如果不能顺利地再就业或创业,就有可能会加重土地的负担,不利于农业集约化经营。二是企业技术升级难度加大。金融危机造成了我国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不景气,使得一些企业以确保生存为主要任务, 延缓或停止了技术研发,抑制了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等的实施。 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受到冲击。三是第一、二产业的不景气影响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现代服务业根源于生产,内生于工业之中,与制造业融合生长。金融危机后全球需求减弱,使得我国制造业受外部需求减弱而出现低迷, 制造业厂商数目锐减、资金链断裂,服务业没有了服务对象,自然难以维持。

(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难度加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经济危机的发生使得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难度加大。一是政府刺激经济的措施可能与市场公平原则产生冲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而在金融危机中国有企业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政策倾斜和融资支持,停产、倒闭的大多是非公有制企业。 救市措施如不得当,可能会强化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公平竞争。

二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难度加大。协调区域经济,应该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鼓励区域之间开展优势互补合作,引导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技术、资本和产业。但是,由于东部地区的开放程度高,首当其冲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 因而东部向中西部的技术、资本和产业转移会有所放缓,不利于形成全国统一市场,资源可能会偏离最优配置。

三是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可能减缓。 市场经济要求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防止政府产生越位和缺位行为。可以说,转变政府职能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条件。但在特殊的背景下,政府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可能会在强化宏观调控的同时造成行政干预过多,以及企业经营自主权受到损害的问题, 进而妨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策略

(一)坚持实施扩内需稳外需保增长经济政策

把经济增长的主要立足点放在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上,同时发展开放型经济,实现以扩大内需为主,积极利用外需共同拉动经济增长。没有可靠的内需支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缺乏物质保证, 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就要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加强医疗、社保、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改善消费环境,稳定居民消费预期,增强居民消费信心,促进居民扩大即期消费。同时,要适度控制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实现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调拉动经济增长。

(二)优化调整产业经济结构。 要促进经济产业结

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就必须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发展经济的主线。在稳定农业增长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工业与服务业,推进工业化和服务化进程,做到巩固第一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做大第三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具体来说,一是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从我国国情出发把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和提高劳动力素质更好地结合,提高农业产量、效益和竞争力。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逐步实现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同时,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二是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我国产业整体竞争力,扩大“内源性”需求,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新增长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主要发展面向生产者的服务业和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和多元化服务需求的消费性服务业。在发展商贸服务、社区服务、旅游文化等生活性服务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综合运输、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使服务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三是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培育产业集群,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的价值链。

(三)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我国现在处于转轨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现行的经济体制模式距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要解决制约经济发展方式的几大体制问题,就要转变思想观念,倡导科学发展。一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主体作用,加强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活力;二是按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要求,准确界定和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政府官员的考核评价体系,使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的作为成为衡量政绩的重要考核指标;三是加强财税政策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加强金融监管体制建设;四是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大型企业、垄断行业体制改革,使其真正成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市场主体和利益主体;五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六是完善生产要素价格体系,着力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的改革,真正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治理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

参考文献

[1]蒲晓晔,赵守国.关于近年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的观点述评[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张军扩,侯永志.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要求和战略举措[J].理论学刊.2010(05)

[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张军扩,侯永志.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要求和战略举措[J].理论学刊.2010(05)

[4]柯健.后金融危机时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J].长白学刊.2010(03)

[5]柯健.后危机时代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jrx/7626.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2月3日
下一篇 2014年12月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