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旅游小城镇的发展路径研究

摘要:旅游小城镇是一种重要的小城镇类型,是旅游业快速发展新形势与小城镇建设新要求相结合的产物。伴随贵州省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旅游型小城镇在全省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展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尤其是自然文化资源丰富的小城镇开始日益重视旅游业作为城镇经济支柱所带来的积极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旅游型小城镇的独特性和复杂性,贵州旅游小城镇的未来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本文研究以促进贵州省旅游小城镇的发展为目的,通过对贵州省典型的旅游小城镇“镇远古镇”进行SWOT分析,进而剖析贵州旅游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寻旅游小城镇的发展路径,试图为贵州旅游小城镇未来发展找到有效的突破点。
   关键词:旅游小城镇;镇远古镇;SWOT;发展路径
1 绪论
  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为旅游小城镇创造出越来越多的消费人群,使过去习以为常的乡土景观成为新的旅游对象,这成为旅游小城镇发展的市场基础和重要外部推力[曾博伟.中国旅游小城镇发展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从微观层面来看,现代的旅游消费群体不再是接受旅游公司事先设计和规划的旅游产品和服务,而是希望按照自己的生活意识、生活方式和消费需求开发出能够与他们产生共鸣“生活共感型”乡村旅游产品或服务[刘爱雄等.基于体验经济视角的乡村旅游营销模式探讨[J].企业管理,2007(11):83-84.]这就使更多关注体验经济[体验经济(The Experience Economy),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阶段之后的第四个人类的经济生活发展阶段,或称为服务经济的延伸。它是指企业以服务为重心,以商品为素材,为消费者创造出值得回忆和感受的一种经济形态。]的小城镇旅游得到了广大旅游爱好者的青睐。小城镇所独有的自然风貌和人工建筑能够使旅游爱好者切实感受到小城镇的古色古香,它能引起人们共同的感受,心灵上的共鸣和感情上的陶醉。贵州省作为全国旅游大省,旅游小城镇的多样化存在为其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如图1.1所示),为其更具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出一种新的模式。从这一视角出发,本文将对贵州旅游小城镇的发展价值、发展意义、发展路径等问题进行全面的探讨。
图1.1 2010-2013年贵州省旅游总收入和GDP比重(单位:亿元)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我国的城镇化正在经历后工业化时期,通过工业化方式拉动小城镇发展的动力在减弱,旅游产业是我国迅速发展的朝阳产业[胡莹莹.城乡统筹视野下西双版纳州旅游小城镇规划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3. ]。随着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品质的提高,人们“回归自然”的渴望更为强烈,这就使得保留了传统古朴生活气息的小城镇和小村落成为我国旅游市场中的一个亮点,乡村旅游已经成为迎合旅游市场需求、扩大内需的重要载体。我国的小城镇旅游资源具有独特性、垄断性以及珍贵性,且大多数位于乡村地区,这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然会辐射到小城镇所在的乡村地区,并为其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笔者试图在探讨小城镇旅游价值的基础上,剖析旅游小城镇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探索通过小城镇旅游开发促进当地经济建设的有效途径。
  “逆城市化”[“逆城市化”由美国地理学家波恩在1976年提出。它指的是西方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人口增多、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城市病”越来越严重之后,大量城市人口开始往郊区或者农村流动。]现象使得小城镇村落渴望有重大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探索和优化乡村城市化的动力已经成为各界关注的重要命题。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统筹城乡旅游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努力形成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的互动,形成有机的内循环,为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创造条件。
  小城镇作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重要节点和融合点,对于拉动内需、做大产业、扩大就业等具有重要意义。就贵州而言,贵州是个传统的农业大省,具有少见的乡村民居,乡土建筑集中之地便是城镇。而城镇又是当地自然经济和小手工业比较发达的地方,传统的集市贸易促成了城镇发展,不同的经济条件和人口密度决定着城镇的分布及大小。城镇的历史就是由城而镇的发展史,能称得上“古镇”的,必定有悠久的历史、又具备相当的规模。贵州省拥有四大古镇——贵阳青岩、黔东南镇远、赤水丙安和锦屏隆里。古镇作为贵州地区的传统生活形态和建筑文化的代表,具有很高的研究及游览价值。随着热点景区的爆满,一部分旅游者开始另辟蹊径,寻求新的旅游目的地。而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则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内容,满足了部分爱好旅游者寻求精神家园的愿望,因而贵州省内的古镇旅游日趋流行。贵州的有关部门也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公布了若干历史文化名城古镇、名人故居文物保护系列。媒体的推波助澜,更使得古镇旅游市场前景看好。
1.2文献综述
1.2.1旅游小城镇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业步入高速发展期,旅游小城镇的发展与建设逐渐受到研究者们关注,具体研究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角度:一是发展旅游小城镇的意义。城镇化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小城镇旅游资源开发也是推动小城镇战略实施的重要途径(赵庆海,2012)。发展旅游小城镇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如加快农村经济转型,促进三大产业协调发展;有利于开发和保护地方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有利于促进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环境优化。二是建设旅游小城镇的经验。在开发旅游小城镇的过程中,旅游与小城镇自身的发展必须相协调。这些经验主要有:要科学实施小城镇规划,促进其合理有序发展;要坚持政府的政策引导,加大资金和管理人员投入;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鼓励社会多方面参与;要切实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民当地就业;要做到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同时进行,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三是发展旅游小城镇面临的问题。发展旅游小城镇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小城镇的管理方式仍很粗放,城镇化水平不高;城镇规模小,集聚能力不强(李华红,2010);城镇产业结构不合理;小城镇定位不合理,特色产业不够明显 。四是旅游小城镇的发展模式。周丽霞(2012)基于城乡统筹的背景深入研究了旅游小城镇的相关理论,指出了旅游小城镇建设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战略意义和特殊作用,从内力、外力两个方面合理地分析了小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从而将城乡统筹发展旅游业划分为城市旅游带动、乡村旅游、环城游憩和旅游小城镇四种模式,重点探讨了旅游小城镇资源开发的六种类型和三种开发模式,以此引导小城镇旅游发展。
1.2.2旅游小城镇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小城镇的建设已成为推进城市化的主要途径之一,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研究学者进行了多年实践,给出了旅游小城镇的建设经验和借鉴。国外对旅游小城镇的研究大多是从具体的案例出发,进而探索出系统的理论;又或者建立理论模型,用具体的案例和数据来进行验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主要研究内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城镇社区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小城镇旅游发展具有显著的政策导向,因此,在其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当地社区利益,才有可能实现小城镇旅游的长远发展,否则宏观旅游战略将不具任何指导意义(Robert Madriga,1994)。Robert Madriga曾以美国和英国的两个旅游小城镇作为案例,详细对比研究了当地居民对旅游业发展影响的看法与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反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居民支持政府采取限制性产业政策,而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居民则强烈反对政府的限制。大多数中间群体关注的是政府制定旅游发展的规划和产业政策,因为小城镇的社区就是政府进行旅游营销的内部市场。此外,大量以居民对旅游业发展认识为对象的研究均以乡村或城镇的人口为研究对象(Allen、et al.,1988;Cooke,1982;Long et al.,1990;Madriga,l993)。二是旅游业对小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Graham Parlett et al.(1995)通过建立爱丁堡古镇的旅游业投入产出模型,来评价旅游业发展对其他产业的乘数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爱丁堡旅游业已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John S. Akama & Damiannah Kieti(2007)对肯尼亚蒙巴萨岛旅游小城镇的研究结论是尽管当地把旅游业视作经济发展的工具,但事实上旅游业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大量政府主导的旅游项目被某些外部利益集团掌控,而当地居民却难以从旅游业的发展中获益。在小城镇旅游发展中必须改变单纯以旅游收入增长为衡量标准的方式,应从旅游业如何带动地方经济,如何使当地居民获益的角度出发来制定衡量标准。三是小城镇旅游规划的理论探讨。国外学者大多都是用旅游规划模型来研究,指出旅游规划必须科学化、合理化,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规划体系(Baud- Bovy,1982;Getz,1986;Carlos Costa,2001)。从理论层面看,旅游小城镇的发展规划与旅游规划必须相互融合和一致。但自1850年以来的实践证明,虽然小城镇规划与旅游规划都遵循确定的指导方针和原则,但小城镇规划更有权威规划理论的支持,而旅游规划通常是对具体情况的反应过程,遵循市场利益导向。旅游规划实际上是小城镇规划的一部分,旅游规划应更多从理论和技术角度入手。四是关于如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以大量欧洲传统城镇向旅游型城镇转型的研究最为典型。例如Clare Murphy & Emily Boyle(2006)通过构建旅游小镇发展理论模型研究了英国前工业城镇如何利用当地文化特质打造文化旅游城镇,实现城镇经济发展转型。通过模型研究发现,当地旅游业已形成的特定居民和居民之间的关系是当地文化旅游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同时当地旅游发展是偶然性的,而非政府战略导向。此外当地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创新等也是构建旅游小城镇的有利因素。Melanie Kay Smith(2004)研究了英国沿海传统度假城镇的复兴过程,结果表明旅游业与文化、休闲与零售的相互融合带动了当地商业投资,强化了经济联系,从而大力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1.2.3总体评述
  综上所述,国内外研究对旅游小城镇的研究都集中于探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模式、政策支持等,且都十分重视政府在旅游小城镇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不同之处在于,国外研究更加注重规划理论和方法的运用,而国内研究多以案例分析为主。然而由于国内对旅游小城镇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与国外的研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可以运用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旅游小城镇进行研究。因为旅游小城镇经济发展的可以概括为:以旅游产业为主导,带动小城镇具有资源优势的特色产业发展,并由此促进相关支持配套产业的全面开发建设,从而拉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一思路对于中国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有必要来研究旅游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如何的问题?它的发展演化遵循什么路径?这正是本文需要解决的问题。
5 结束语
  旅游小城镇的建设经验和发展规划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尤其是对一些已经发展相对成熟的旅游小城镇的规划建设经验的总结,目前在此领域仍留有空白。我国成都、重庆及长三角地区的此类村镇已历经了较长时间的培育过程,形成了一些相对成熟的“模板”,这对贵州旅游小城镇的建设活动会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使我们少走弯路,避免不必要的建设浪费。目前贵州省旅游小城镇发展规划目前正在实践中,笔者提出的一些发展理念也许不能完全得到验证,但因为旅游城镇是一个多学科渗透、多角色参与互动交流的复杂系统,本文研究希望能对贵州旅游小城镇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研究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缺点和错误,敬请批评指正。同时希望借此研究引起更多人关注贵州旅游小城镇的发展,实现众多旅游小城镇在更大区域范围内各得其所地、包容地、和谐地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jjxlw/756.html

(0)
EditorEditor
上一篇 2014年10月11日
下一篇 2014年10月1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