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医院经济效益是医院经营管理成效的一个主要标志,医院取得经济效益是为了实现社会效益,医院没有经济效益,就谈不上社会效益。因此,搞好医院经济效益的审计,是对社会负责的表现。本文从医院经济效益指标入手分析审计,对医院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现状、必要性、方法、问题及对策
0 引言
公立医院作为社会公益性服务机构,肩负着人民群众对医疗需求重任。医院的服务水平、执行政策、自身发展情况如何,与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有着密切联系。
1经济效益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是由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或项目的财务收支或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经济效益优劣和有关方面的经济责任,提出建议,促进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2医院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2.1 审计监督作用
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的作用首先是经济监督。内部审计监督是对医院所有经济监督的第一道关口,是医院最高管理层的“眼、鼻、耳”,其作用举足轻重。通过审计监督来规范医院的经营行为,使医院自身的经济整体运行协调一致,从而实现自我约束。医院内部审计的着眼点,主要是保护职工和医院的利益,维护医院的合法权益。具体来说,要对医院的财务收支进行监督;要对医院的重点部门、专项资金、重要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要对医院运行全过程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监督;要对医院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进行监督;要对医院内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通过监督和对问题的揭示与查处,促使医院内部各部门规范管理,堵塞漏洞,提高效益,为医院实现经营目标服务,促进医院经营活动良性循环。
2.2风险管理作用
风险管理是识别风险并设计控制的方法,其核心是将没有预计到的未来事项的不利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对风险管理首先要求在内部审计的组织中发现那些高风险暴露的领域,对高风险暴露点的识别要通过对组织的分析进行,这种分析既包括审计人员的客观测试,也包括主观的判断;其次将分析的结果与认为可接受的风险水平相比较,最后实施必要的变革,使医院的风险暴露水平与其所设定的目标相一致。
2.3内部控制作用
内部控制制度是医院的一项重要组织制度,建立科学严密的内控机制,正确处理监督与发展的关系,是确保医院安全有效运行的关键。一个持续发展的医院,必定是一个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的医院。医院经营不善,会计财务信息失真及不合法经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纳为内部控制的缺失或失效,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对医院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对审计出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测算和研究并报告审计结果的同时,对内控制度存在问题提出最佳解决方案和改进建议,供决策时参考。
3、医院内部审计现状
1、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独立。目前,许多医院内审机构的设置不是出于医院管理的需要,而是迫于某些因素,如医院创建升级等,是“你要我建,我不得不建”的情况还较为普遍。有些医院没有单独设置相应的内审机构,而是将内审机构设为财务科室下属机构,或者将内审机构置于纪检、监察之下,使内审机构失去独立性,内审的监督、服务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2、审计规章制度不健全。现行国家颁布的关于医院内审工作的法律中,只有卫生部的《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与社会审计和国家审计相比,国家没有根据医院内部审计的特殊性制定相应的具体准则和实施细则。这种法规的滞后性,不仅导致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具体审计工作时,显得无章可循,而且出具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也缺少法律的强制性,执行过程中,常常遭遇被执行部门的抵制,审计意见和建议难以落到实处。
3、对医院内部审计认识不够。许多医院职工认为,内审是自找矛盾、自挑毛病,有些医院领导不了解或很少了解内审的职能和作用,对已建立的内审机构闲置不用或不知该怎样使用,认为是:“我让你审,你才审”,使内审工作很难开展。同时,内审人员也存在“审查本单位问题,情面难撕开,工作开展难,不好下结论(得罪人)”等这样那样的后顾之忧。部分医院从领导到职工都认为,内审工作不重要,只是为应付相关检查过关的设置机构,这些因素都导致内审部门缺乏应有的地位,使内审工作开展举步维艰。
4、人员配备不足,不能有效开展工作。内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内审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较好的专业知识,一名称职的内审人员必须是个复合型人才。目前,内审队伍的自身质量还难以适应医院内审工作的需要。从数量上看,还缺少足够的内审人员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医院审计需求;从年龄结构上看,内审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呈现老龄化;从知识结构上看,内审人员大都是财会出身,缺少不仅懂审计、财务知识,而且懂经营管理、工程技术、计算机等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种知识结构难以满足不断扩展的内审职能。同时,随着医院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财会人员素质的提高,账务处理上的差错将会越来越少,这对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内审人员的素质与内审要求不一致的矛盾在加剧。
5、审计内容单一,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目前,许多医院的内审工作仍局限于单纯的财务收支或医院收费等方面的审计,没有或很少开展医院内控制度评价、经济合同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经济效益审计。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服务行业的竞争加剧,医院内部的管理和运行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各种潜在的风险也越来越多。因此,这种纠正违纪违规,对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有效监督的事后的、单一的财务收支审计已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和现代医院经营管理工作的要求。
4、规范审计程序,严格依法审计
一是认真执行根据委托授权立项的规定。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协商提出的年度委托审计计划或年度计划外需要增加的审计事项,报经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审计部门再统筹安排,制定方案,组织实施;二是审计实施要规范运作,包括审计通知书、承诺书、审计报告、审计决定等业务文书都要统一规范;三是按规定报送经济责任审计情况。审计结束后,审计机关要依据审计组的报告写好审计结果报告,报送领导小组和委托审计的干部监督管理部门,不抄送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本人。
改进审计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针对经济责任审计任务集中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同时为了避免重复审计,提高工作效率,我们要在审计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审计方法。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不完全一样,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首先,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是审计机关一家所能够实施和完成的,它涉及到很多部门,比如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审计部门和其他一些部门,所以它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同时,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而经济责任审计又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人格化。因此,工作中要采取“三结合”的方法,即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离任审计与任职期间审计相结合;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相结合。总之,要通过改进工作方法,合理调配力量,提高工作效率。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要客观、谨慎
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是有限度的,不是万能的,它仅仅是对干部评价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经济责任审计中最大的难点和关键是审计评价,审计评价的质量关系到考察使用干部依据的准确性,关系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成败。目前在审计评价标准尚未统一建立的情况下,更增加了难度和风险,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把好评价关。一是应当紧紧围绕被审计领导干部相关的经济责任进行评价,不相关的经济责任不评价;二是对审计事项范围内的事项进行评价,与审计事项不相关的事项和未经审计的事项不评价;三是要依据审计确认的数据尽量以写实的方式评价,没有审计证据的事项不评价;四是审计评价应区分前任与后任的责任。总之,审计评价必须坚持客观谨慎的原则,努力增强审计评价的准确性。
加强协调配合,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机制
经济责任审计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不是哪一个部门能够单独进行的,必须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依靠有关部门的紧密配合才能取得成效,这也是我们在审计工作实践中取得的基本经验。近年来,审计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一定成效,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今后要更加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加强经济责任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
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难度较大,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全体审计人员要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审计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以尽快适应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需要。同时,要抓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宣传,以扩大工作影响,争取社会各方面的了解和支持。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目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增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社会效果。
5、结束语
实践中我体会到,审计不仅是对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核和监督,更重要的是通过审计来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为单位的建设和发展保驾护航。医院内部审计机构要充分发挥防范风险、加强管理的作用,促进单位可持续发展,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更好地为医院的发展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jjxlw/5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