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研究

“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的根本问题,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进行部署。一方面农村信用社作为最主要的农村金融机构,在服务“三农”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农村地区金融产品少、服务方式单一、业务功能不足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存在巨大的矛盾与冲突,另一方面,农村金融也已出现多元化的格局,金融市场竞争白热化,农信社在农村的绝对优势地位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如何发挥好服务“三农”的主力军作用,如何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都已成为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从当前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情况看,虽然业务规模较大,经营发展速度较快,但业务结构还不尽合理,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虽然产品种类多,但特色产品较少,名牌产品匮乏,差异化服务水平还不够高;虽然不良贷款一直保持“双降”,高风险社及困难社经营水平逐步提升,但不良贷款“前清后增”顽疾仍不能根除,高风险社数量仍然很多,自身化解经营风险的能力依然很弱;虽然营业网点遍布城乡,普惠制金融服务和均等化建设贡献度大,但管理难度加大,制度执行力和风险管控力逐层递减;虽然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始终以解放思想、转换机制作为持续创新的动力,但工作视野依然不够开阔,与时俱进和科学发展能力依然不够强,上述情况表明,河北省农村信有社仍处于大而不强、大而不优阶段,仍处于艰难爬坡的阶段,急需在实现较快发展的同时,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打造发展快、质量优、竞争力强的现代金融产品和金融企业。因此金融产品创新是发挥主力军作用、提高竞争力的最好利器,河北农村信用社要想发展壮大,就必须加快金融产品创新的步伐。 本论文的基本结构是:共6章,第1章为绪论。第2章到第6章为论文的主体部分。第2章对河北农村信用社金融产品创新的情况和新时期创新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监管机构对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指导意见及其他金融机构竞争威胁,了解当前情况下,河北省农村信用社金融产品创新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第3章对河北省农村信用社金融产品创新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第4章结合金融产品创新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从服务理念、运行体制、队伍建设、风险防范和内部驱动等方面对河北农村信用社金融产品创新路径选择进行了阐述,并根据河北农信社金融产品创新实际情况从转型、健全产品创新机制、拓展全方位新产品方面提出了更细致的建议。第5章对河北省农村信用社目前的支农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河北省农村信用社目前推广的部分惠农产品,如农信村村通、农贷宝,通过对这些产品服务内容、运行流程、功能定位等方面作为案例进行分析。第6章通过对河北农信社金融产品创新发民情况的研究,从中总结出金融产品创新的是农信社未来发展的力量之源,而实现金融产品创新需要农信社完善制度和加快科技平台建设。
  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工作经验和感受,结合河北省农村信用社金融产品创新情况、外部环境和内部特点,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为河北省农村信用社金融产品创新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同时也丰富了农村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创新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河北省农村信用社 金融产品 创新
  
1 绪论
1.1 论文写作背景及研究意义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农村信用社以支持服务“三农”为市场定位,从“草根金融”发展成为现代金融企业,农村信用社的产品也从简单的支农手段发展成为服务客户、抢占市场、创造价值的利器,推出了一大批适应我国农业农村经济需要、特点突出、针对性强、深受农民欢迎的金融产品,有力地支持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使更多农民享受到了现代化的金融服务。   但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目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呈现深化趋势,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性日益增强,我国金融市场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及挑战。自2011年起,国家加强了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深化金融业改革开放、加快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这种新情况,农村信用社要积极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在加强农业基础,扶持农村发展,加大农民增收上想办法、谋思路、找措施,在满足农村有效金融服务需求的前提下壮大自身实力。

6 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始终坚持“立足三农、面向县域(社区)、服务中小企业”的服务方向和市场定位,紧紧围绕当地省委、省政府“一手抓特色”、“腾飞计划”、“幸福乡村计划”、扶贫攻坚等工作部署,坚持“发展、支农、扶贫”三位一体工作新思路,建立支农服务评价机制,全面启动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阳光信贷和富民惠民创新等“三大工程”,不断丰宣农信社金融产品,启动征信系统建设工作,建立农贷信用档案231.7万户,试点和推广县级联社“小额信贷中心”管理模式,推动小额信业务发展。启动“农贷宝”研发项目,推广农贷宝卡发行。推动开展农户房屋、宅基地、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农村土地权证抵押贷款业务。全面推广“农信村村通”工程,尤其是在5010个省定帮扶村全部设立了EPOS机。以“涉农信贷+保险”为重点,全面开展代理保险业务。不断加大信通卡营销力度,创新银行卡业务,全力推广网上银行业务,拓展96369电话银行功能,开通呼叫中心贷款催收、网银行自助设备用信和还款还息受理等功能。截止2013年末跨行支付网点达到4524个,覆盖率达95.8%,农村支付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并先后荣获全国“农信通自助金融服务业务运行管理先进单位”和“银联卡推广突出贡献奖”,“优质服务最佳银行”、“2012年度河北最佳小微企业服务银行”、“2012年度河北省支付系统运行工作优秀单位”等称号。   通过总结河北农信金融产品创新的发展状况和成绩,可以看到,金融产品创新对农村信用社的未来发展乃至生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金融产品创新是农信社未来发展的主题,是农信社增长力量之源。
6.1金融产品创新是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看,目前经济筑底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部分行业和企业经营困难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转,部分市、县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经济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够强,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顽症。伴随着“金融脱媒”的迹象日益明显,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经营压力日益突显,因此经营转型的步伐有所加快,成为了推动金融产品创新的重要动力之一。而我国农村经济已步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村经济结构加速调整、各项产业蓬勃发展的阶段,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加快转型,特别是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对农信社金融服务需求带来重大变化。“支农”必先“知农”,顺应市场需求,农信社必须打破原有经营管理模式,下沉服务重心,通过经常深入农村和农户家中,到生产一线开展调研服务,主动了解农村新趋势,主要掌握新变化,深入了解和挖掘有效需求,才能研究出更贴近农民的金融产品。   河北省农信社为顺应市场需求,打破原有经营管理模式,通过细分市场和精准的客户定位,实施更专业的商业模式和营销手段,通过下沉服务重心,实现为客户提供信贷业务的单一服务转变为客户提供存款、贷款、结算、理财、代理等多样性服务,由围绕传统农业生产为主转变为扩大再生产、消费、教育等多元化服务,由单纯在柜面办理业务转变为以柜面、银行卡、电话银行、ATM等为多种服务方式。使广大农民充分享受安全、便捷、丰富、高效的金融服务,满足农村居民不断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通过深入挖掘本地公共事业单位、企业及广大个人客户的业务需求,发挥自身业务开发灵活性强的优势,鼓励县级联社发展地方特色业务,围绕不同客户群体需求进行产品研发。目前已针对电力收费开发了“电力联名卡”,针对热力收费开发了热力代收产品,针对校园开发了“校园一卡通”,与18家保险公司合作开发了信保通业务,还有支付宝卡通、快捷支付、代收话费、财政涉农补贴、等一系列产品,不但扩大了客户规模,对客户群进行了细分,还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仅2012年,河北省渠道类手续费收入就达1.1亿元,代收付、信保通等产品的创收达到了9.6亿元。93家联社开通非税收入系统,交易金额达到112亿元,14家联社开通财政支付,交易金融达到116亿元。   从当前河北农信社情况看,虽然业务规模较大,经营发展速度较快,但业务结构还不尽合理,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虽然产品种类多,但特色产品较少,名牌产品匮乏,差异化服务水平还不够高;虽然不良贷款一直保持“双降”,高风险社及困难社经营水平逐步提升,但不良贷款“前清后增”顽疾仍不能根除,高风险社数量仍然很多,自身化解经营风险的能力依然很弱;虽然营业网点遍布城乡,普惠制金融服务和均等化建设贡献度大,但管理难度加大,制度执行力和风险管控力逐层递减;虽然农信社始终在解决思想、目标先进,但工作视野依然不够开阔,与时俱进和科学发展能力依然不够强,上述情况表明,农信社仍处于大而不强、大而不优阶段,仍处于艰难爬坡的阶段,急需农信社在实现较快发展的同时,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进一步解决思想,加快打造发展快、质量优、竞争力强的现代金融产品和金融企业。
6.2金融产品创新需要农村信用社加快科技平台建设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指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并且说:“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马克思还深刻地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根据中国经济的发展现将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是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科学观的具体体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是科学技术发展必然结果,也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社会生产力是人们对自然进行改造的能力。社会生产力必然包括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自然科学。生产过程中一旦渗透进并使用科学技术,那么科学技术便成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通过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状了解,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正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全面渗透于生产力诸要素中,并与它们融合。    随着以计算机、通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在计算机软件开发方面、硬件技术方面以及网络安全技术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建成了国家信息高速公路,不断扩大网络的带宽和规模,网络将无处不在,至此,一个数字化的中国和世界相联接。金融业务高度网络化,电子商务、电子银行普遍发展,网上交易十分频繁。货币实现电子化,真正实现一卡在手,走遍神州,走遍世界。科技水平的提升不但可以拓展金融服务的外延和范围,而且“科技引领”理念也已深入。增强信息科技核心竞争力,促进科技进步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推动业务和产品创新、流程创新、管理创新、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社会公众提供丰富、安全和便捷的多样化金融服务是现代银行科技发展理念,也已经或正在成为普遍共识。
   河北省农信社在短短的7年内,依托科技平台,加快信息化建设,应用系统稳步推进,财务、信贷、稽核、人事、办公自动化等管理系统相继上线,管理未驯服的科技性和有效性逐步增强;核心业务系统优化改造顺利完成,确保对各业务管理系统的有效支持。建立操作型存储体系的数据集市和标准化数据应用平台,为决策管理系统的开发奠定了基础。支付结算渠道不断改进,建成并投入使用了现代化支付、银行联清算、农信银清算、票据影像支付等系统,有144家县经机构开通网上银行、支付宝快捷支付业务,有4074个营业网点实现了全国范围内跨行资金的实时电子汇兑,跻身于全国金融机构电子支付先进水平之列;信通卡成功发放,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电话银行和短信平台等交易渠道陆续开通,ATM机和POS机相继布放。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信息科技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完成了综合业务基础带宽升级建设工作,形成了生产网、办公网和互联网三网物理隔离并且功能明确的网络架构系统,建成了同城应用级灾备中心,并成功实施了切换演练。信息化建设的长足发展为业务发展、经营管理、风险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各项经营指标创历史新高。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jjxlw/1702.html

(0)
EditorEditor
上一篇 2014年10月15日
下一篇 2014年10月1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