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方法若干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人教版的思想品德内容与过去有很大的改变,更加地贴近生活,包括心理健康、道德品质、法律常识等各方面。人在认识生活、实践生活的过程中产生思想,因此思想品德的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将学生的生活实践与课堂理论结合起来,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教学的实践分析教学特点,提出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方面,以供参考。
【关键词】人教版 初中 思想品德 生活化
  在改革后的新人教版教材中,思想核心是不变的,就是更加生活化,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七年级侧重的是“我的成长,”八年级着重强调“人际关系,”九年级阐述的是“我和国家、集体、社会的关系,”这些内容无一不是学生生活的逐步扩展为主线,内容生活化,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加强调学以致用,强调课堂活动化,注重情景参与。针对这些改变,教师应该如何打造生活化的教学课堂呢?
1. 从学生兴趣出发导入课程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最大诱因,没有兴趣学生学习的状态就会由主动转为被动,长此以往甚至会产生厌学的情绪,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和学习效率,教师要注意积极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当学生的感官进入到一个活跃的状态,再进入新课程学习的话,学生的积极性会提高很多,课堂效率会更高。当然在这之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了解教材的重难点,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认识特点等适当地取舍教材内容,为了让课堂内容更加的生动、有趣,选课的内容要更加的灵活,贴近生活,最大程度地体现思想品德教育的生活化特征。举个例子,人教版第七册《丰富多样的情绪》这一课学习时,首先本科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到人的情绪是丰富多样的,而难点就是让学生理解这些多样的情绪对人产生的影响有哪些,鉴于这个,笔者没有照搬教材教学,而是带大家玩了一个游戏——词语接龙,让同学们说出一个能表达情绪的词语,名词形容词都可,谁要是答不上来,就到讲台上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学生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仅理解了人情绪的多样性,而且也锻炼了大家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加自信,更加敢于上台。另外,在导入新课程前,也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或者一首歌曲带大家进入课堂教学情境,在学习《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这一课时,在上课伊始,笔者就播放了一首《懂你》,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为甚老师要播放这么一首歌给我们听?我们接下来要学什么呢?就像这样引起学生感知的矛盾,鼓励学生去积极思考,思维就会活跃,整个课堂气氛就会迅速提升。
2.突出学生主体 创设情景化教学
  任何科学都来源于生活,最后都回归生活,而作为塑造学生思想品质的德育教育,思想品德课更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从课堂中获取生活经验。新课改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创设课堂情境时,要考虑如何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体验生活、累计生活经验,尽量跳出课堂四十分钟的局限,有意识地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实例和场景,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生活、回归生活,从而提高对教材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第八册《友好交往礼为先》中,笔者就根据电视上选美大赛的模式设计了“最佳礼仪小姐”和“最佳礼仪先生”的比赛,让学生参加知识问题并且有实际礼仪类的表演,在表演中,会设置一些障碍来测试学生的礼仪水平。表演结束后,由学生评委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判,选出两个最佳奖项,学生收获了很多礼仪知识,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情境设定,让学生开动自己的脑筋,发挥自己的想象,比如八年级的《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那一课,在教授理论知识后,笔者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情境:在火车上时,你想休息,但坐你旁边的人一直在高声谈论,这时你阻止他,他却说有权利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如何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尊重维护到他人的权利?通过这类问题让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类似情况,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使课堂真正地贴近生活。
2. 将思想品德学习延伸到课堂外
仅仅是课堂四十分钟是无法满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的的,因此要在课堂以外的时间对课堂教学内容做进一步的扩展和补充,从而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教师要结合教材实际,结合当下热点、生活现象,精心设计出开发的、生活化的课后作业,比如在学完《网络上的人际交往》这一课以后,笔者就给学生布置了这么一道题:在各个网吧至少要调查30个人,了解他们对网络的态度及看法,以及上网的目的,笔者就只给出大概的一个方向,至于问卷怎样设计,要设计哪些问题都需要学生自己去思考、摸索。这个时间让学生了解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3.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jiaoxue/394.html

(0)
EditorEditor
上一篇 2014年10月9日
下一篇 2014年10月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