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困境与突破

绪 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加,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中国文化的自信力也日益增强。如何传承中国文化的精髓,日益成为有时代责任感的教育者的共识。作为中国文化中最富有特色的艺术形式:古代诗词,因历代中国人对语言艺术的精致追求,已经成为了文化经典宝库中璀璨夺目的珍珠。古诗词的教学,也开始被语文教育者们重视,甚至以钱梦龙为代表的语文教师大力提倡“诗教”,以复新传统的诗歌教育。
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如何在体现新课标的精神指导下,使初中古诗词教学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使古诗词所蕴含的中国古人的智慧、情感和语言艺术传承给学生,使每个初中语文教师都得思考、研究和探索的问题。笔者以前只从教学具体诗词角度思考古诗词教学问题,虽然某些课例上完师生都觉得非常有收获和享受,但也常常遭遇到师生都上得味同嚼蜡。再翻阅语文杂志上登载的课例,发现许多都难以让自己信服,或者从模仿和实践来看,效果也非常不理想。再从近几年中考阅卷场反馈的信息,古诗词阅读得分情况也非常不理想。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从自己的初中语文教学来看,从开始遵从教学参考书,到现在古诗词教学究竟该何去何从,究竟该如何操作,却是迷茫和无助的。非常荣幸有机会参加了四川师范大学的教育硕士学习,在学习期间,我就这个问题,打算进行全面的思考和研究。
本文借助王荣生在《语文课程论基础》中提出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方面的分析框架,从语文课程具体形态层面、语文教材具体层面和语文教学具体形态层面展开初步的研究。借助所收集和学习到的有关古诗词教学方面的理论和案例,探寻制约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各种因素,思考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以期为以后的更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打下基础,也希望自己的研究对其他语文老师对古诗词教学课程定位、教材分析和使用、教学方法的明确有所借鉴和助力。

第三节 研究文献综述

从中国知网输入“初中古诗词教学”,在2005年前,研究较少,各种文献在30篇以下,2006年到2009年从71篇上升到200篇左右,而2009年后,特别是2011年新课标发布以后,对古诗词教学的研究就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2013年数量达到了600多篇。可见随着2011年新课标提出重视学生的文学素养后,对于古诗词教学的研究就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从历来的文献来看,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一)研究新课标下的古诗词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这类研究在硕士论文中数量较多,代表性的有胡宜海在《新课程背景下古诗词教学现状及策略——以沪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的硕士论文中(华东师范大学,2010、10)对当下初中古诗教学的问题归因为忽视学生的学习诉求、忽视对古诗词的欣赏、忽视了古诗词的教学设计。刘素芳《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和对策》(苏州大学,2008年7月)在研究中发现还存在:教材的设置不足、教师自身古诗词修养不足、古诗词教学环节存在偏重知识化、工具化、教学目偏差和教学的内外环境因素不理想等诸多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合理选编教材、提升教师修养、寻求科学的古诗词教学方法。
(二)研究古诗词教学与美育、德育之间的关系:
这类研究都非常重视古诗词教学不能简单作为知识教育,而应发挥其美育、德育的作用。如侯翠微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与美育教育研究》中认为古诗词具有丰富的审美因素,应该把美育和古诗词教学的有机结合,让学生的学习过程能更好地感受、欣赏、感悟和创造美,并探索了在古诗词教学中各个环节实施美育的途径、方法。润娟娟《初中古诗文教学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陕西师范大学,2012、5)非常重视发掘古诗词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美德教育的因素,积极探索将其纳入语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感受古诗词美的同时,浸润中国传统美德。
(三)探究传统文学理论与中学古诗词教学的结合:
刘然《中国古典美学视野下的中学古诗词教学》(四川师范大学,2010、6)积极尝试采用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审美概念作为赏析工具解读古诗词,把中国诗论中的点评式批评方法引入古诗词教学中,还希望达到通过古诗词教学实现传统文化回归的深远目的。
王菲《知人论世法在初中古诗词教学法中的运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10月17日]认为:知人论世法在教学中的泛滥运用,存在着喧宾夺主、一带而过、知识灌输等诸多问题,而要根据不同的古诗词文本有针对性的进行,采取多种的引入方式,更要带领学生研究作品中的表达语言形式上的不同。
王宇《对传统吟诵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提出传统吟诵艺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综合性的特点,是一种融文学、语言学和音乐为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在独特的文化氛围中帮助学生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刘婧《朱自清古诗文教学思想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9、5)中提出朱自清将古诗文的教学目的定位于欣赏古代文学、继承文学遗产和接受古典训练、了解本国文化。接受古典训练主要是学习作品中的组织技巧,古代诗歌的形式与类别、韵律与声调、修辞手法的运用,重在学生的接受与领悟。而文化传承的教育,是让学生从古人的设身处地出发,感悟其生活感受和思维方式。
纪媛媛《叶嘉莹诗词教学思想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2012、5)认为叶嘉莹在讲授古典诗歌时,除了对文字典故作理性的解释说明、对内容和技巧作必要的分析批评外,更看重的是能对诗歌中感发之生命的美好品质作感性的传达,使读者从中获得心灵上的激励和感发,从而振奋起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藉诗歌而传承的精神力量。
(四)对古诗词教学方法的研究::
王晓羽《模糊理论视阀下的古诗词教学》(辽宁师范大学,2011、5)为了纠正古诗词教学中过分追求答案的“精确化”的趋向,将模糊理论引入课堂教学,以期为学生张扬个性、放飞思想留有一定的空间,真正走入学生的心里。
郎丽的《苏珊•朗格符号论美学对高中古诗词教学的启示》(苏州大学,2013、5)尝试将符号论美学观点具体运用到古诗词教学实践中,探讨了符号美学观点对古诗词阅读教学的启示,提出要发掘诗词意象背后的历史内涵、把握人类普遍情感;整体上要从有机性和节奏性上指导学生动态度多元解读,要特别关注语言形式和生命形态之间的关系,丰富学生的经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张勇《建构主义介入中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性探究》(华中师范大学,2003、11)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提出在古诗词教学中特别注意诗歌情境的生活化、师生在教学中应对话与合作、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个体的自我构建。
费兰凤《内隐学习与中学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长春师范学院,2011、5)认为古诗词教学中也存在许多缄默知识,适合采用内隐学习,提出应创设教学情境,引起学生无意注意,实现无意识记;利用相似的诗词情感激发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形成对诗词的正向迁移。并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潜移默化学习到诗词中无法描述的规则,形成特定的古诗词语感。
(五)对各版本教材中古诗词部分进行分析和研究:
有的从以历史时期和地域两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语文教材编制的标准与思路分析,发现各版教材的一些得失,为以后古诗文教材的科学选编提供了一些建议。如付云《初中古诗文教材选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5月)其中值得关注的是,他的研究发现:传统教育中对古诗词的教学放在学生在三百千、声韵启蒙之后,在学习四书五经的时候开始学习,并且采用的教材是《唐诗三百首》这类的评点本。从这可以发现,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建立学生具有了基本的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知识和声韵规律知识的基础之后才开始学习的、学习的时候后各种借助各种诗词鉴赏专家从各个方面评点的指引来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

有的从新课标颁布后各地教材中古诗词部分的练习系统进行了分析。比如王丽萍《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课后练习系统认知维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4月借助认知维度分析理论研究后发现:古诗词的课后习题处于较高认知水平的题口占的比例只有7.4%,而较多在记忆、理解两个低层次的类别,而且题的评价形式也不能很好的区别出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从其他几篇对上海版和人教版本教材的习题系统分析来看,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孟彦妍(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练习系统认知维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4月]对教材习题的编制提出了一些建议:要根据制定的各册单元读写训练基本目标,提出某一篇诗词的具体明确的教学目的,然后来设计练习;练习设计要凸显多样及均衡性,必须反复练习,循环上升。
总的来说,关于中学语文古典诗词阅读教学的研究正日益丰富和完善,但从长远来看,关于古典诗词阅读教学的研究尚处起步探索阶段,特别是基于古典诗学研究成果如何引入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来的相关研究,从课程论、教材论和教学论角度对古典诗词教学进行的研究,都还处于起步阶段。

第四节 有关概念的界定

初中: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划分,指7—9学段。
古诗词:指中国古代各种体裁的诗歌。在本文中主要指编入初中语文教材的古代各种体裁的诗歌。
教学:老师传授知识、技能和学生学习知识的共同活动。(第662页)
困境:困难的境地,(771页)在本文中指在教学活动时遇到进展起来难度大、阻碍多的境地。
突破:集中兵力,打开缺口。在本文中指寻找到可以解决初中古诗词教学困境的途径或方法。
(概念参考自:李行健主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04.1)

第五节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研究古诗词赏析、古诗词教学有关理论和方法的专著、论文、期刊文章等。
2、案例分析:分析名师教学实录和近期各种专题研讨的课例。
3、比较归类:通过比较和归类,分析当下古诗词教学中问题和困难,探讨解决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第一章 初中古诗词教学课程目标的困境
第一节 语文课程标准与中考考查目标的反差
(一)语文课程目标的低要求

从课程层面明确古诗词教学的课程目标应该是什么,是我们中学教学的基本起点也是终点。查阅201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四学段即初中是:“基本要求要能诵读古代诗词,能依靠书下注解和工具书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注重学生“对古代诗词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还要求“学生能背诵优秀诗文70篇”。但对古诗词的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识别和理解,并不作为考试内容。
从初中的课程标准提出的古典诗词教学的课程目标应该是:学生学会“诵读”,即出声的朗读、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即可。
最基本的目标是“有意识的积累”,即在掌握诗句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能够背诵,乃至达到默写的程度。再高一点的目标就是“感悟”,感悟的意思是感受之后,有所领悟,应涉及到诗歌的思想情感的把握,并有自己的理解。
那么继续查阅《全日制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关于古典诗词教学的内容:
“要求学生能够诵读古代诗词,并且能够背诵一定数量的诗词名篇。”
希望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后,能读懂比较浅近的古代诗文(与课标后附录一所建议的古诗难易度程度基本一致),要求背诵一定数量(在100篇左右)的古代诗文名篇。在初中的基础上,提出还要适当学习一些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能促进古诗文理解的有关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积累。
从课程目标看,古诗词的基本课程目标仍然是背诵,要求是能读懂,而且古代诗文的程度只是“不太艰深”,即便不太艰深,还可以是在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来加以理解。学习的古代诗词相关的知识,也只限于格律基础知识和文化常识。可见,初中和高中的课程标准对古代诗词的教学目标要求都较低,处在识记和了解的阶段。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jiaoxue/3147.html

(0)
EditorEditor
上一篇 2014年10月29日
下一篇 2014年10月30日

相关推荐

  • 如何培养高中化学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摘要:长期以来,高中化学的学习都存在着一种局面——教师一直讲授课本知识,学生努力机械背诵化学公式,以如此僵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高中化学学习能力,未免有些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自从21…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8日
  • 浅探提升小学英语教学的趣味性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才能够有效激发起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笔者认为要为孩子们创设一个真实的语言情境,真正学以致用,在“学中去用”,在“用中去学”。本文从德育实践、肢体语言、游…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8日
  • 堂教学环境也影响着教师角色

    第一章 绪论一、选题背景角色最初是指表演者在戏剧中所装扮的特定人物,是一个戏剧中的词汇。人类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最先在他的作品《皆大欢喜》中,使用确定的语言表达了“角色”一词。后…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3日
  • 高中政治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内容摘要】多年来,高中政治教育一直采用的应试教育模式。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达到素质教育所提出的要求。所以,高中政治教师应创新教学理念,在研究和…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0日
  • 浅论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

    摘要:为了进一步发展教育事业,有关教育部门颁布了“新课改”的教育方案,随着“新课改”教育方案的实施,许多小学都在不断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以“人性化”的教学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26日
  • 如何强化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摘要:初中英语阅读是初中英语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英语阅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学生的英语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就处于核心地位,只有做好英语阅读教学,才算完…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22日
  • 小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之探析

    内容摘要:小学生处于学习活动的起始阶段,处在学习技能的积累时期。反思能力培养,是小学数学学科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任务”。小学数学教师应将学生反思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实施行…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0日
  • 探究:如何构建初中语文作文教育有效课堂

    摘要:尽管近年来中学生的考试压力不断增大,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无论是考试形式还是考试的内容都有了一定的变化与改革,当今的考题逐渐面向整个社会,题目的设置更加灵活多变,尤其…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5日
  •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政治学科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政治学科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是一门理论性、知识性较强的学科,利用多媒体对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有许多优势。多媒体教学的使…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2日
  •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当强化与生活的联系

    教育教学工作离不开生活,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既教育”形象地阐明了教学工作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广大教师要避免枯燥生硬地讲授专业理论和技能,要将计算机能力培养与学生…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0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