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企业设备采购分析——以重庆供电企业为例

一、引言
  供电企业采购包括供电设备的购买费用,安装费用,调试费用等方面,即至可投产使用前的所有投资。这部分所包含的内容多,涉及范围很广,对供电企业而言,采购环节是关系到企业的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采购是否及时直接影响供电企业安全生产,采购设备的质量直接影响供电供应的安全和稳定,采购的价格直接影响供电成本及电网建设造价,甚至影响供电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力需求增长依然旺盛。据数据统计,2013年,重庆市电力行业全年完成电网建设投资73.91亿元,开工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80项,输电线路710.87公里、变电容量763万千伏安;投产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87项,输电线路1139.33公里、变电容量546.05万千伏安,投资及开工、投产指标完成率均达到100%,同时还建设了一系列清洁能源送出项目,极大地推动了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建设。由此可见,如此巨大的项目资金投入如果对采购环节缺乏有效的监管,势必容易造成大量的成本损失,这要求供电企业必须进一步强化管理意识,提升企业采购环节的整体水平。
重庆供电企业设备采购现状
  进入正题之前,不妨介绍一下重庆市电力公司。重庆市电力公司于1997年随重庆直辖而成立,是国家电网公司全资子公司,以投资、建设和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经营区域覆盖重庆市38个区县,供电服务人口约3000万人。重庆电力公司下设10个供电局和25个县级供电企业以及其他支撑单位和直属单位,复杂而精细的电力系统网络支撑着全市的电力供应。  
  重庆供电企业的设备采购具有采购设备品种多、规格统一、现货货源充足、价格变化幅度小和小批量多批次的特点,其采购成本占整个供电设备采购成本较大的比重。设备采购有多种形式,如直接订货,询价采购,竞价采购,招投标等等。按照我国招标投标法的规定,重庆市供电企业投标同样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两种方式。但在招标实践中,除了法定公开招标的项目外,大多数项目采取邀请招标的方式,可以直接有选择地邀请有实力有良好业绩的供应商参加,同时减少资格审查的时间,提高招标质量与效率。以上采购方式虽然促进了设备采购工作的发展,但从供电企业的发展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统一的角度出发,当前重庆供电企业设备采购管理还存在某些不足:
  采购存储系统管理欠佳。
  第一,电力企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生产力的解放,需求也变得越大,需要扩建或者是新建以及维修的项目也变得越来越多。在实际设备采购中,重庆供电企业的供电设备采购存储管理属于设备资产投资的一部分,各部门强调阶段的划分和顺序性,供电设备在包括采购在内的安装、运营、退役处置等各个阶段并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和实施,供电企业的采购系统作为生产经营的服务系统这些分属于不同的部门进行管辖,但是又没有统一的管理部门进行规划或是及时的横向沟通。并没有完全和其他部门达成整体意识,在实际采购中往往会出现部门之间还存在信息沟通不畅,信息不对称,导致工程项目部门无法对已有的库存物资进行差额的采购或是对其余部门的需求量进行统一报备,容易导致物资的闲置与浪费问题严重,致使采购成本和运营成本的提高。另外,部分供电企业的管理规划尚有不妥之处,规划多为短期行为,而中长期计划涉及不够,在实际操作中,管理规划与内外部环境无法真正融合,导致规划形如虚设。在人员配置方面,部分供电企业未充分考虑其流动性和梯次的构成。鉴于此,供电企业应该引进科学的管理办法,综合人、财、物等各类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并在企业全局范围内进行合理的供给和预测,使人尽其才,适才适所,人事相宜。
    第二,仓储体系与现代物流管理要求差距较大。重庆供电企业中的一些大型、常用设备由总公司统一采购,而部分由分局承担的项目或工程设备则由分局的三产公司负责采购、储备。由于对所采购的供电设备没有进行详细明确的划分,对整体优化方面还存在不足,缺乏对各个阶段管理目标的有效协调,备品备件和设备设施的库存控制方面问题不小,其表现为一是有很多分局自己进行的采购多通过谈判或价格竞争选择供应商,虽然设备采购成本有所降低,但却造成供应商数量增大,同时也会出现设备质量不稳定和设备重复采购、重复的仓储现象;二是为了供电企业的安全持续生产,大多供电企业又都储备了大量的备品配件,这无不占用大量的资金,提高了库存成本,但由于库存周转率较低,导致过多的库存储备因时间过长而造成库存备品老化或技术性淘汰。三是仓库设施条件较差,缺乏监控以及精细的管理,库存物资常常因库存环境不好而造成闲置或报废。并且,供电企业对废旧物资的处理方式是非常简单的,一般是选择移交他人或是放置在回收仓库进行粗放管理,对待废旧物资没有进行合理的分配与定点跟踪的制度,导致废旧的物资被人为的回收或是私自变卖等情况,没有很好的发挥废旧物资的剩余价值,造成不必要的消费。从另一方面来看,虽然重庆各供电企业都设立了库房,但库房的配送功能基本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特别是在施工现场不具备收货条件时,物资的仓储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
  第三,设备配送方式较为单一,主要采取供应商直接送货。供电企业现有的配送体系主要有以下三种物资交货方式:(1)计量中心检定后配送。比如单相电能表、三相电能表及低压互感器由供应商送货至计量中心,计量中心检定合格后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配送至各供电企业库房。(2)供应商直接送货到现场,除了个别材料,直接配送成为设备及材料最为普遍的配送模式。(3)供电企业到公司库房自提。因供应商送货时现场不具备收货条件或公司工程退料、剩余等需要重新到库后再利用等原因,设备暂存于公司中心库房,由企业自行到公司库房提运。
从宏观上来看,供电企业现有配送模式主要是依靠供应商直接送货完成的。虽然供应商服务模式是以上三种配送模式中经济成本较低的一种,但由于在信息技术层面和合同制度方面的缺失,缺乏科学管理,导致供电企业不能及时和准确的掌握相关的配送信息,往往出现货物迟到或者早到的现象,不符合( Just-in-time) 以需求拉动生产供应的模式。因此,现有配送体系在反应速度上存在极大的改善空间。
    2.采购监管较为不足。目前集中采购模式成为大部分供电企业的首选模式。集中采购模式节约采购成本和交易费用,减少了资金的占用,可以获得供应商资源,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联系,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普遍关注的问题,最典型的就是“集中腐败”,因此加强对设备采购环节的管控至关重要。重庆供电企业及其分管单位就设备监管做了大量工作,不管是设备调控中心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还是设备的集约化管理都进行了严格把关,但是总的看来,监管程度较为薄弱,部分采购人为了从集中采购中谋得利益,利用各种手段与供应商达成协议,收取回扣或者贿赂等,不规范的行为易导致设备质量规格难以得到保证,同时也为日后设备在各种工程中的调配使用埋下了隐患。
   招标较重程序轻实质。这也是很多供电企业共同存在的问题,重点在于忽视评标方法研究,对于评标方法与标准的制定环节重视研究不够,标书、评标方法与标准的制作缺乏流程与质量控制。一般而言,评标标准一般由业务主管部门自行制定,这往往依赖于具体工作人员主观确定,缺少科学依据。而在招标实践中评分标准流于形式,打分依据招标人或者评标专家的经验印象和主观判断,而不是根据投标的技术、商务的响应程度按标准打分。这一方面在于评标程序不大规范和健全,一方面在于评标标准制定缺乏科学性。
  重庆供电企业设备招标已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招标程序体系,为了估算与分析寿命周期成本,通常供电企业根据寿命周期成本的构成建立寿命周期成本分解结构,模型建立后,供电企业要求投标方根据要求准备备选的技术方案,并要求其在标书中明确列举投标方所需要提交的相关数据资料和保证条款,包括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所需的计算。同时,供电企业需要根据投标方提供的数据,进行可信度分析,依据成本分析的数学模型统计计算设备寿命周期内的各项成本,以及不同投标方案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值,并编写评价报告。

  但是目前重庆市供电企业存在评标专家库尚不健全的情况,专家库中人员多为系统内的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在评标实践中,一些评标专家受专业限制,使评标专家常常没有精力与能力对投标文件认真阅读与分析比较,同时由于评标人都来自于系统内,评标时难免从自己所在的小团体利益出发,这都易导致评标标准的制订不够详细和准确,出现评价标准漏项。另一方面,评标专家都来自于生产一线,对投标产品有丰富的使用经验,在评标中往往不是依据招标与投标文件而是依据自己的经验,从自身使用的角度来评标,从而导致在评标实践中评标标准常常得不到重视,价指标体系不科学,偏重短期忽视长期,这样的“冰山效应”往往使“水底下”的用于设备运行和保障的约80%费用会因设备初期投资决策估计不足、设备投资方案和规划的综合评价不够全面而收到不良影响。

  随着社会化水平不断提高,市场化的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的逐步形成与完善,作为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供电行业如何在设备采购中降低经营成本,保证供电行业安全生产,实现最大经济效益成为了急需思考的问题。
对重庆供电企业采购的治理
  重庆供电企业应以LCC技术为基础,进行各个阶段的成本评估,规范供电设备采购行为,以实现LCC最优化为目标,针对上文三大问题,现具体提出治理方案:
  1.针对采购系统管理问题。
  第一,完善采购信息系统。企业内部对于采购物资的信息必须独立的建立一个集中的信息系统,在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做到符合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信息系统主要是针对各部门所需物资的集中报备与申请以及对库存物资的统计,方便对物资的管理与监控。信息系统建立的前提就是符合管理的安全性与逻辑性以及系统性,对企业的材料、仓库、合同、计划、预算以及统计分析等基本功能都要具备,其中还要有查询功能,方便对信息的筛选。
  第二,加强采购需求计划管理和设备成本控制。对于中小型供电企业首先应认真分析采购设备数据,制定计划成本数据。设备成本计划的制定,必要前提是熟悉整个生产的费用构成,这就要求供电企业首先制定全寿命周期成本预算,并制订采购成本控制目标,并进行实际数据跟踪、统计、分析。在对整个采购情况大概了解和把握后,设备采购部制定材料采购成本控制目标,期间需要不间断的数据跟踪和分析。
  第三,就近取材。大多供电企业通过谈判或价格竞争选择供应商,虽然设备采购成本有所降低,但不确定因素很大,这一方面要求企业谈判人员秉承良好职业操守,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有利于企业自身的谈判,一方面要求供电企业设备供应价格进行过程控制,主要对影响采购成本的因素进行控制。材料采购当中,运输、包装、检验、监造等因素均对价格产生重要影响,必须予以考虑,而这些是实现签订合同时无法预计或者合同书上无法体现的。而众多不确定因素中,运杂费占绝大多数,因此设备采购应尽可能考虑就近原则,以节约运输费用。在保证工程质量前提下,应多开发当地材料供货商,也是控制设备成本的一个方法之一。
  第四,完善物资管理,加强仓库设施条件建设。物资储备与管理是支持电力活动的基础资源,供电企业需要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物资管理体系和调度指挥及监控制度,健全仓库供应保障体系有效协调各个阶段管理目标,完善采购规范,精简库存,提高使用率和周转率。可以建立详细的登记工作,方便后期录入信息系统,尤其是对物资的型号、数量与单价以及入库时间的登记必须详细,用来核对物资的消耗数量,方便统计与归类。做好废旧物资的管理和回收工作,提高资源的最终利用与剩余价值的收益,实现内部成本的下降。另外,物资管理的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要直接挂钩,互相联系,方便财务部门可以从源头直接干预物资的预算、采购、损耗与剩余价值的情况。同时,应该培养专业人才进行库存维护,定期核查与汇报,避免设备限制或浪费,为电力网络扩建和维护源源不断的提供物质保障。
    第五,随着重庆市电力行业仓储配送体系的不断健全与完善,各供电企业应在自己职能范围内充分发挥作用,积极搭建信息化平台,推动配合重庆市电力公司建立以电力物资调度指挥中心为管控核心、物流服务中心仓储配送部为承接部门、电力运输公司为运作平台的电力行业仓储配送体系,完善制度建设和平台建设,实现对配送的物资进行实时监控,通过合同履约和信息化实现电力物资的同步化供应。
  2.完善采购监管制度。
    第一,加大监管力度。重庆各家供电企业应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之上,根据实际情况完善采购监管制度,将设备采购的每一个流程都纳入监督,进行管控,根据采购设备的特点制定分级管理目录和与之相对应的管理流程,建立采购的全程管控机制。采用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思想,对生产前期、中期、后期阶段进行统筹管理,实现采购、安装、运行、存储等各阶段传导机制,促使各个流程信息透明化,减少运营成本。
  第二,对于商业贿赂的治理和预防,一方面需要健全的集中采购机制,严格把好采购环节的质量关、程序关、组织关,公开与供应商签约结算,利用信息化平台建立网上交易平台,大力推进阳光采购,一方面需要监管部门不断强化监督机制,提高稽查能力。监管部门可以建立内部自律机制、外部监督机制,监管部门应加强内部运行控制,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需要重视对监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部门稽查的积极性,建立健全监管部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同时对稽查人员进行定期不定期培训,提高成功稽查寻租行为的能力。相关机构也应加强对监管部门的监督和奖惩。应当建立健全对监管部门的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监管部门的监督和奖惩。促进各级监管部门对供电企业采购由事后追究责任向事前加强防治方面的转变,这是确保各项安全政策和措施有效执行的关键。同时,可以借助社会力量,形成全方位的长效联动监管机制。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完善的评标指标体系。
供电企业应该把科学筛选指标放到首位,加强招标、标书、评标方法与标准等方面
的流程与质量控制,选取科学的评价方法,建立有效的评标模型,实现对投标人的科学、公正公平和公开的评价。在在指标权重的设定上,应采用主观赋权与客观赋权相结合的方法,科学合理确定指标权重。
针对一些评标专家常常没有精力与能力对投标文件认真阅读与分析比较,从自
身小团体利益出发和依据自己的经验评标的问题,供电企业应建立评委责任制和报告制度,确保个人或组织对其行为和结果负责,提高自身积极性和警惕性。
供电企业应在招标和评标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企业信息化成果,一方面供
电企业可以及时了解最新的设备技术、价格等信息,制定策略信息化采购可以及时透明的公布招投标活动的相关信息,实现充分掌握,科学管理,另一方面,可使供电企业的评标流程公开透明,保证评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第四,供电企业应建立并完善评标人员的轮岗制度。利用法律、监察专业方面的资源,建立法律、监督专业专家库。可以建立《重要岗位人员廉洁从业档案》,加强对评标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在评标中设定考核指标,提高评标人员的违规成本。可以按照评标流程设定量化指标,削弱人为主观因素影响,甄选出真正符合供电企业要求的中标人。
  总结
  供电企业作为一个具有服务性质和盈利性质的经济体,必须不断改善服务质量,积极应用科学手段提高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同时加强管理,合理控制人员、物料等方面的成本消耗,提高管理规划的实效性,此外,供电企业应该着力畅通信息公布渠道,提高内部运作的透明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旨在增进企业与员工”用户之间的交流,努力维系和谐的内外部关系,在参与市场竞争方面,可通过科学的管理规划提高劳动生产率,推行电价优惠项目,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知名度;充分运用技术手段构筑信息反馈渠道,随时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资料,同时准确获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迅速解决服务问题,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glx/261.html

(0)
EditorEditor
上一篇 2014年10月8日
下一篇 2014年10月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