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经济主体发展活力得到充分激发,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但在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经济发展区域性差距大、法律环境尚不健全,仍然需要政府这只“有形的手”进行调控。政治环境作为外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制定战略和决策时需要主动适应和应对该环境的变化。对民营企业来说,政治环境尤为重要。有研究发现,民营企业自成立之初就面临的“所有制歧视”依然是目前制约其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所以,民营企业开始通过政治联系这种非正式制度,以谋求与国有企业平等的地位和待遇。
独立审计作为上市公司重要的外部监督机制,可以降低资本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保护投资者利益。政治联系的存在使审计市场与执业环境发生变化,深刻影响着外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政治联系对审计师选择和审计意见的影响,并探讨不同政治联系类型作用的差异。
本文在梳理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阐述政治联系与审计师选择基础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制度背景,从理论上分析政治联系对审计师选择及审计意见的影响机理。以2010-2012年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对政治联系与外部审计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在我国制度不完善背景下,民营上市公司的政治联系具有普遍性;政治联系降低了上市公司对高质量外部审计的需求,倾向于聘任低质量即小规模会计师事务所,且这种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官员类政治联系中;在一定盈余质量下,政治联系也会影响外部审计的独立性,具备政治联系的民营上市公司更容易获得标准审计意见。
本文研究结论表明政治联系替代了审计的外部监督作用,也会损害外部审计的独立性,且官员类政治联系的负面效应更严重。这种现象既不利于审计市场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完善,也会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要解决这一问题,本文认为需要政府、企业和注册会计师共同努力。政府必须加快职能转变,降低政治权力非法操作的机会;民营上市公司专注于长远发展,合理利用政治联系;健全外部审计的监管机制,保证审计独立性。
本文的创新在于:一方面系统的研究了政治联系对外部审计的作用机理,不再局限于现有文献仅分析政治联系对单一审计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将政治联系按其形成方式划分为官员类政治联系与代表类政治联系,深入研究政治联系对外部审计的影响。这对于深入了解政治联系与外部审计的关系,完善审计市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政治联系; 审计师选择; 审计意见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政府环境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外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民营企业在应对和处理政府关系时,采用主动的政治参与形式。可以发现,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内部结构与国有企业已经存在趋同现象,很多民营企业都设立了党委、团委、工委等政府性部门,民营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也越来越多被选为政协委员或人大代表,一些具有政府工作背景的人员也开始到民营企业中任职 。
政治联系的如此普遍是由通过政治联系能获得巨大的利益予以决定的。具体而言,政治联系给公司带来的好处在于更低的税率、更容易取得的债务融资、更多的市场份额以及政府救助 ;政治联系也密切影响着公司价值,随着政治联系的变弱或消失,公司的价值曲线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
民营企业政治联系的建立动机与国有企业十分相似,所不同的是国有企业的政治联系是被动施加型,而民营企业大多则主动寻求与政府的政治联系。后者更有动机向政府与政客进行寻租,此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业绩,而前者向政府或政客寻租的模式长期存在,企业建立政治联系的目的更多地是用来满足公共管理的需要而不是为企业创造价值。由此可见,研究政治联系时十分有必要把企业分成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进行研究。而政治联系对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政治联系问题日益凸显,也引起了有关学者的关注。
外部审计作为一种外部治理机制,可以降低资本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缓解现代企业制度的委托代理冲突;外部投资者也将外部审计监督看做一种信号,审计质量的高低影响着利益相关者的投资决策;审计也是一种保险机制,对财务信息质量承担着审计责任。只有当上市公司自身对高质量审计有自愿性需求,且外部审计可以在执业过程中保持独立性,抵抗各种利益诱惑或政府压力时,审计的外部治理作用才能予以充分发挥。
政治联系不仅影响了企业的资源配置及业绩,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审计市场和审计行为。依靠政治联系的关系网络,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与优势,缓解了企业经营失败的风险,使企业不再需要审计的外部鉴证作用和治理机制;政治联系自身具备的信号传递作用也弱化了企业对财务信息质量的要求,降低了对高质量审计的主动需求。此时,一些具有政治背景的企业便缺乏聘请独立审计的动力,而证监会的硬性要求使得这些公司倾向于聘用低质量的会计师事务所。另外,地方政府有动机也“有权”干预审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以便从证券市场获得资源或维持政府和上市公司形象。中国的国有企业特别是是地方国企偏向于选择当地小所,并与本地小所产生合谋。因为在当地辖区,地方政府更容易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进行干预,审计质量下降的可能性很高。
因此,政治联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影响审计行为,一方面政治联系影响上市公司决定聘任高质量还是低质量的审计师;另一方面具有政治联系的上市公司可以干预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影响其独立性。本文以民营上市公司为对象,系统地研究政治联系对审计行为的作用。具体来说,本文主要研究两个问题。
第一,具有政治联系的民营上市公司是否缺乏选择高质量审计师的动力而聘任低质量的审计师?针对我国特有的两种政治联系类型,其对审计师选择行为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
第二,在相同条件下,政治联系的存在是否会使注册会计师主动或被动的出具标准审计意见?不同的政治联系类型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
二、研究意义
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民营企业外在环境中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政府。我国民营企业的日常经营以及发展壮大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倾向,所以,民营企业的经营决策以及发展战略都需要充分考虑企业与当地政府的关系以及外部政府环境的变化 。因此,研究民营上市公司政治联系、审计师选择及审计意见的独立性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理论意义
外部制度的不健全是导致上市公司寻求政治保护和支持的重要原因。在我国新兴的资本市场中,法制化水平、经济发展速度以及市场化程度在不同地域间差距较大。市场化进程越慢、法治化水平越低的地区,地方政府干预的程度就越大,企业受政治联系的影响程度也就越大。
通过研究民营上市公司、审计师选择及审计意见的独立性问题,能挖掘政府官员与企业的利益输送。在目前外部法制环境存在缺陷或执行效果不理想时研究政治联系对外部审计的影响,能够很大程度弥补目前政治联系对独立审计影响机制的理论空白,可以为完善审计市场提供理论基础。
(二)现实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政治联系文献综述
目前,政治联系已经以各种形式存在于全世界的各种公司中,深刻影响着企业的经营业绩与社会资源配置。从1980年开始,国内外学者对政治联系进行了广泛研究,集中于政治联系的动因及其经济后果。
(一)政治联系的定义
(二)政治联系的动因
可见,政治联系是市场不完善下的一种替代保护机制,同时也作为一种信号传递机制和声誉机制,在民营企业中广泛存在。
(三)政治联系的经济后果
二、审计师选择文献综述
独立审计作为一种监督机制,对完善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外关于审计师选择主要包括三种经典理论:代理理论、信号理论以及保险理论。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国内学者运用实证数据证实了这些理论对我国审计市场的适用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司治理与审计师选择
(二)政府干预与审计师选择
(三)审计的经济后果
三、政治联系与外部审计
从国有企业到民营企业主动建立政治联系,都对审计市场造成深刻影响。Backman最早注意到政治寻租行为对审计的影响,随后国内外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政治联系与审计师选择
(二)政治联系与审计意见
(三)政治联系与审计费用
四、文献述评
经过对已有文献的回顾,可以看出,国内外关于政治联系与独立审计的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目前关于政治联系与外部审计关系的文献仍相对较少,且未得出一致结论。主要是不同学者对政治联系定义没有统一定义,且大多数研究都主要集中于政治联系与某一个审计因素的关系,缺乏对政治联系和外部审计整体性的考量。另外,大部分学者都是简单的从是否具有政治联系进行相关研究,而政治联系方式的不同对外部审计的影响也会存在差异(杜兴强等,2009),这对于深入研究政治联系机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但少有学者从这方面予以研究。
针对以上缺陷,本文以我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考虑到民营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政治联系往往具有隐蔽性,本文选择研究公司高管的政治联系对审计师选择和审计意见的影响,同时研究政治联系方式的不同对外部审计影响的差异。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第一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政治联系理论基础
政治联系的建立对民营企业来说有利有弊,通过这种特殊的关系资本可以提高民营企业获取其他社会资源的能力,降低经营成本;同时,民营企业建立和维护政治关系需要大量的寻租成本,政府的过度干预也会影响资源配置效率。
一、关系资本理论
二、寻租理论
第二节 审计师选择理论基础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独立的第三方监督机构,通过审计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并发表审计意见,起到企业管理层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信任关系的中介作用 。这种信任可以有效降低资本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与委托代理问题,对完善现代公司外部治理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外学者对选择外部审计的动因进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三种经典观点。
一、代理成本观
二、信息传递观
三、保险观
综上所述,这三种审计师选择观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独立审计的本质,全面解释了现代资本市场中审计的存在基础与需求动因。从代理成本观出发,与企业有契约关系的各利益主体希望通过外部审计缓解代理冲突,保障契约执行与监督力度;对股东来说,这种动机最为强烈。从信息传递观出发,审计本质上是一种保证和声誉机制,向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保证财务信息的可靠性,扩大了代理成本观的解释范围。从保险观出发,企业聘任会计师事务所可以转移部分信息责任,也督促注册会计师出具恰当的审计意见。针对我国的资本市场,高质量外部审计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代理成本观和信息传递观 。
第二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第一节 制度背景
民营企业以我国各项制度改革为契机,取得了高速发展,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经济主体。民营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已超过了非民营经济,也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法律环境方面尚不完善,政府仍具有浓厚的行政干预色彩,这对民营企业的长期发展造成很大制约。分析目前我国的制度背景有助于理解民营企业目前寻求政治联系的背景与动机,本文从以下三方面予以分析。
一、政治联系的制度背景
(一)经济体制背景
(二)政治体制背景
(三)法律环境
综上所述,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落后及不均衡、法制环境不健全以及政府干预的存在,导致民营企业缺乏在营养健康的土壤中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在这种不利形势下,民营企业纷纷开始寻求非正式制度的保护,通过与政府建立各种联系来寻求市场发展的先机;并且,这种以人际网络为基础的政治联系可以使民营企业得到更多更快的发展机会。所以,民营企业在现阶段广泛的参政议政有很大的积极性。
二、我国民营企业的政治联系方式
第二节 政治联系对审计师选择影响分析
在发展成熟的资本市场上,各利益相关者都会普遍关注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与经营情况,这就需要上市公司在内部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信息,以获得更多外部投资者的信任。政治联系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关系资本,在目前我国的制度背景中,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与普遍性。政治联系在影响企业内部经营活动的同时,也会对包括独立审计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环境产生广泛影响。政治联系首先会影响相关企业的审计需求,直接表现在对不同质量审计师的选择上。本文基于审计师选择的三个基础理论,具体分析政治联系对审计师选择的影响机理,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
一、政治联系与审计师选择
(一)政治联系能够缓解代理冲突,减少审计的代理成本需求
(二)政治联系具有信号功能,减少审计的信息传递需求
(三)政治联系充当保护伞,减少审计的保险需求
二、政治联系方式与审计师选择
通过上文的制度分析,我们知道官员类政治联系与代表类政治联系有着本质区别。前者的建立较为困难,且一旦建立之后,其维护成本也较高。若民营企业聘任离任的政府官员为高管,这些官员并不希望其政治资源受到媒体或中纪委的关注,因而这些企业披露的财务信息质量较低;若民营企业家自己千辛万苦与政府建立关系,他们更希望通过在政治联系获得超额收益即租金,这其中不免存在一些灰色交易,需要在财务报表中予以粉饰。所以,与企业建立了联系的政府官员为了降低其财务信息透明度,往往不愿意聘请高质量的审计师。
第三节 政治联系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分析
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一系列审计程序后,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是否按照相关准则的规定编制及其公允性发表的结论,是资本市场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高低及其审计结果的可靠性取决于其在审计过程中是否能够保持独立性并审慎执行相应的审计程序。很多审计失败案例的出现是由于审计师屈服于利益诱惑进行合谋,或迫于政治压力对存在问题的财务报表发表了无保留审计意见,或在审计过程中没有保持职业怀疑态度造成审计过失而没有发现财务报表中的舞弊或错误。由于目前我国政府干预的必要性与普遍性,根据相关理论与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过程,本文将从审计师主动与被动两个方面具体分析政治联系对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意见行为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
一、政治联系与审计意见
(一)政治联系降低对审计风险的评估,影响审计意见
(二)政治权力损害审计独立性,影响审计意见
第三章 实证检验
第一节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第二节 变量定义与模型设计
一、研究变量设计
(一)被解释变量
1. 审计师选择(Auditor)
2. 审计意见(Opinion)
(二)解释变量
1. 政治联系(PC)
2. 政治联系的分类
3. 盈余质量(DA):以通过修正的琼斯模型计算出来的可操作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衡量。
具体计算过程为:首先以年度和行业划分子样本,利用每个子样本的数据根据式(2.1)计算其应计利润总额,然后用式(2.2)进行回归,分别得到回归系数 ;其次,将回归系数代入式(2.3)中得到非操纵性应计利润 ;最后根据式(2.4)得到可操作应计利润DA,且本文以其绝对值来衡量盈余质量。公司盈余质量越高,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越大,预期其在模型二中符号为正。
(三)主要控制变量
第三节 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变量相关性分析
(一)政治联系与审计师选择
(二)政治联系与审计意见
四、稳健性检验
为了检验上文回归结果的可靠性,本文通过替换衡量变量的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在我国特殊的转型制度背景下,政府干预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条件下,仍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和普遍性。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本,政治联系可以帮助企业获得各种优惠待遇,享受政策优惠、财政补贴的同时也使公司可以利用政治联系中的关系网络谋得更多的潜在利益。民营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其不断地发展壮大,民营企业家有能力也有意识的建立各自的政治网络,这种现象在国内外都较为普遍。大量文献都表明,这种政治联系现象对公司财务信息质量、公司行为以及公司业绩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影响。也有一些文献开始研究政治联系对外部独立审计的影响,但尚未得出一致结论且未对不同类型的政治联系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利用深沪两市A股民营上市公司2010-2012年三年的数据,实证研究政治联系与审计师选择和审计意见的关系。具体研究结论如下:
第二节 启示与建议
本文的研究发现政治联系对外部审计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制约审计市场的有序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完善。据此,本文从政府、民营企业、审计方三个主体出发,提出以下三个建议。
第三节 本文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
本文的研究不足及后续研究主要有两方面:
第一,细化民营上市公司的衡量指标。本文只粗略研究了董事长和总经理的政治联系,也仅仅将政治联系按关联方式进行了区分,使政治关联的衡量范围较窄。在后续研究中将考虑实际控制人的政治背景并根据董事会成员进一步细化政治联系的种类,并按省市县不同政府部门区分不同程度的政治联系并采用赋值法进行衡量。
第二,动态考察政治联系对审计行为的影响。本文只静态研究了2010-2012年三年的民营上市公司样本,而政治联系对审计行为的影响可能会随着资本市场发展以及公司自身发展状况的变化而动态变化,这使得本文的研究结论可能仅在此年度内具说服力。在以后的研究中,通过收集不同发展时期的数据进一步研究政治联系的动态作用,并对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政治联系进行对比分析,以深入研究政治联系对审计行为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 陈建凯、陈汉文:《公司特征、审计需求与区域性事务所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5期。
[2] 陈小林,潘克勤:《法律环境、政治关系与审计定价》,《财贸经济》2007年第13期。
[3] 杜兴强、郭剑花、雷宇:《政治联系方式与民营上市公司业绩:政府官员抑或关系》,《金融研究》2009年第11期。
[4] 杜兴强、雷宇、郭剑花:《政治联系、政治联系方式与民营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7期。
[5] 杜兴强,周泽将:《政治联系方式与民营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基于深交所信息披露考评的经验证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6] 杜兴强、周泽将、杜颖洁:《政治联系、审计师选择的“地缘”偏好与审计意见——基于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审计研究》2011年第2期。
[7] 杜兴强、曾泉、杜颖洁:《关键高管的政治联系能否有助于民营上市公司打破行业壁垒》,《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第1期。
[8] 杜颖洁 杜兴强:《政治联系、涉案行为与审计意见——基于上海社保基金案的实证研究》,《管理学报》2011年第2期。
[9] 郝玉贵,陈丽君:《法律风险、政治联系与风险导向审计定价——基于中国证券审计市场的经验证据》,《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10] 何镜清、李善民、周小春:《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关联、贷款融资与公司价值》,《财经科学》2013年第1期。
[11] 黄新建,张会:《地区环境、政治关联与审计师选择¬——来自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年第3期。
[12] 黄新建,张会,饶茜:《政治关联、审计需求与会计信息质量——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技术经济》2011年第4期。
[13] 洪金明,徐玉德,李亚茹:《信息披露质量、控股股东资金占用与审计师选择——来自深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审计研究》2011年第2期。
[14] 雷光勇、李书峰、王秀娟:《政治关联、审计师选择与公司价值》,《管理世界》2009年第7期。
[15] 李明辉:《代理成本与审计师选择——基于中国IPO公司的研究》,《经济科学》2006年第4期。
[16] 洪金明、徐玉德、李亚茹:《信息披露质量、控股股东资金占用与审计师选择》,《审计研究》2011年第2期。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ggkf/4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