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论文】判例法在中国的可行性探讨

摘要:我国是实行制定法国家,制定法自身具有滞后性、原则性等缺点,因此在司法实践中缺乏灵活性。在法律实践中,判例法及其价值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法律界人士所关注,并将判例法方法论不同程度地引入本国法律制度及法学研究中。我国也应借鉴判例法,完善我国法律制度。

关键词:判例法 成文法 可行性

一、判例法的内涵和历史发展

所谓判例法(Case Law),是相对于成文法和大陆法而言的,它是根据法院对以往案例的判决而制定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判定。判例法的来源是法官审理案件的积累,它是司法者创造的。因此,判例法又称为法官法或普通法。判例法制度最早产生于中世纪的英国,目前美国是最典型的实行判例法的国家 。

二、中国引入判例法的可能性

(一)判例法的优点

1. 判例法调节成文法的稳定性与现实生活的变动性之间的矛盾

法律是作为调整人类现实生活的手段而存在的,一方面只有法律稳定了,才能使人们按照既定的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而朝令夕改的法律只会让法律失去在人们心中的威严,严肃和无权威的法律对社会的危害比无法更甚。另一方面,稳定的法律又具有不可避免的滞后性,这也正如萨维尼所指出的:“法律自制定公布之时起,即逐渐与时代脱节”。比如《物权法》的起草到实施,耗费了13年,而判例法能够调节成文法的稳定性与现实生活的变动性之间的矛盾。

2、对于成文法的缺陷,判例法却能很好地补正 。

判例法的特点是根据现实社会发展情况,当成文法中对于一种新兴情况没有规定时,法官可以从法律的基本原则、基本理念出发、从人类的良知出发,通过以往的经验队新的问题作出判断,判例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作法官“造法”的过程。所以说,运用判例法能灵活地对待每一个新情况和新问题,实现法律的自动更新。

(二)成文法和司法解释的不足

1、立法滞后,难以适应社会发展

我国现行一部成文法律从制定到施行,需要经过复杂的程序,有的甚至要经过几年,如物权法经过13的年酝酿,才正式实施。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一部法典的制定和实施正反映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若一部法典的制定耗时过长,就会难以适应当时的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需要。而立法滞后性是成文法不可避免的问题,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发展中不断出现新的情况新的问题,继续制定与时俱进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经济、社会、文化生活,而成文法滞后的现象和法律的空白必然导致司法不统一。

2、对成文法概念理解各异导致司法不统一

成文法中存在许多模糊的概念,如《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强奸罪中的“其他手段”,法官由于各自不同的理解会做出不同的判决,产生“同案不同判”的现象。虽然我国现行有各类司法解释,用来解释成文法中的概念,但是司法解释并不是法官将立法的结果进行个案化还原,司法解释本质上仍然属于立法的模式。因此,成文法的滞后性还是没有得到解决。例如在我国刑法分则的十章中,有七章共25个条文涉及到犯罪的“其他手段”的规定,犯罪的“其他手段”的规定具有使用模糊性语言的特点。

3、法律条文与宪法条文相抵触

2001年6月,修改后的《拆迁条例》公布后并且至今都被沿用,但是修改后的《拆迁条例》仍然没有区分公益拆迁和商用拆迁,程序依然是建设单位向政府申请拆迁许可、获得拆迁许可批准之后实施、当与被拆迁人发生纠纷时由政府裁定、拒绝拆迁时对被拆迁人实施强制拆迁的做法。

2004年3月,修改后的《宪法》正式增加了“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的内容。

由此看出,现行的《拆迁条例》在法律条文上存在与《宪法》相冲突的地方,依照我国《立法法》的规定,《拆迁条例》是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效力应该在宪法和法律之后。

三、中国引入判例法的基本构想

(一)加强判例法的学习和研究工作

当前我国对判例法的相关研究还十分欠缺,缺少对判例法的优点以及判例法适应我国法律进步发展的研究。因此,首先应该克服对判例法、判例制度的偏见,其次各个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应该逐步推广判例法教学。让更多的法官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补充判例法的理论知识,全面提高法官运用判例法的水平与素养 。

(二)建立成文法为主,司法解释、判例法为辅的法律体系

由于我国是成文法国家,拥有悠久的制定法实施历史,成文法其自身的优点以及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必须坚持成文法为主干,明确判例法的从属地位,明确其效力在成文法和抽象的司法解释之后,即当出现判例法与成文法和司法解释相抵触的时候,要优先适用成文法和司法解释。以此来避免由于引入判例法而造成法律适用上不必要的混乱。

参考文献

[1]张磊、王欣. 判例法在中国有无生存之土壤[J].法与社会,2008,(7).

[2]李拥军. 判例法在中国的“可行”与“缓行” [J].政治与法律,2006.

[3]沈宗灵. 《比较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falv/5378.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1月21日
下一篇 2014年11月21日

相关推荐

  • 【法律论文】浅析法律事务–以知识产权为例

    摘要:随着社会的科技技术迅速发展,经济、贸易等各个领域的知识产权的含金量逐步提高,但是由于知识产权本身具有无形性、专有性、地域性等特点,实际生活中,很容易受到侵权人的侵害。然而,本…

    法律论文 2014年11月27日
  • 析婚姻习俗与婚姻法的冲突与变通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中华名族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特点。几千年的生产生活实践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婚姻习俗,同时农业文明的生活特点以及在农业社会中诞…

    法律论文 2014年10月20日
  • 【法律论文】行政监察机关对政府采购法律监督问题研究

    摘要:政府采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公共管理的一项重大措施,是加强国家对财政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实施宏观调控、建设廉政社会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国家公共财政制度的重要部分。简单…

    法律论文 2014年11月26日
  • 拐卖儿童罪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研究

    [摘要]拐卖儿童的现象古今中外皆有,这一行为有其自身的衍生发展过程,从过去被视为合法行为公开买卖儿童到现在将其作为刑事犯罪处理,经历了漫长的道路。国际社会和我国拐卖儿童的现状均不容…

    法律论文 2014年10月13日
  • P2P网贷的法律监管研究

    第一章 导言1.1 选题的背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这种快捷的信息获取速度和信息传递优势愈加凸显。特别是在在贸易和融资方面,互联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P2P网贷将民间金融与信息…

    法律论文 2014年10月16日
  • 美国财产申报制度

    美国财产申报制度作为西方乃至世界财产申报制度的楷模,是中国财产申报制度模型构建必不可少的参照对象,对其加以详尽深入的探讨可以求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效果。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

    法律论文 2014年10月25日
  • 【法律论文】论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对农民工讨薪的反思

    摘要:目前,农民工讨薪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讨薪事件层出不穷,令人堪忧。这既有农民工自身的素质问题,大部分是因为工人单位或者老板恶意拖欠,本文通过调查走访的方式,对…

    法律论文 2014年11月21日
  •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论我国网络强制性广告的法律问题

    摘要:当互联网时代为网络营销的发展创造了无限商机时,作为网络营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广告凭借着其自身具有的独特优势成为迅速崛起的一种新的广告媒介形式。网络广告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强…

    法律论文 2014年12月29日
  • 我国社区矫正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完善

    社区矫正最早出现于英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社区矫正伴随西方社会化行刑、刑罚非监禁化潮流应运而生,并因其节约司法资源等优点在世界范围得到广泛发展。社区矫正指将罪犯交由社区监管并…

    法律论文 2014年10月9日
  • 民办培训机构的乱象分析与法律解决机制研究

    【摘要】在经济发展迅速、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今社会,国之栋梁大学生们积极参加各类民办培训机构以习得一技之长,提高自己的综合竞争力。然而,民办培训市场失灵状况频现,让人对该市场的良好运行…

    法律论文 2014年10月24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