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与清偿

          一、夫妻共同债务的概述

(一) 夫妻共同债务的概念
夫妻共同债务是指在在结婚后的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债务或者在夫妻共同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债务或在婚前的借贷是为了婚后生活所产生的债务。夫妻的债务用于夫妻之间一起社会经营或者一起生活的行为被认为夫妻的共同债务。根据婚姻法对于夫妻共同债务的特征之一就是要求必须在婚姻关系的存续期间才能算夫妻的共同债务,除了夫妻在结婚前的债务是为了婚后生活的购置物品,比如:房子,家具和其他费用,包括为家庭消费,娱乐与教育,履行抚养,赡养义务等,因为目的是为了婚后的日常生活,所以对于婚前的一部分借贷也算夫妻共同债务.
我国《婚姻法》第四十一条明确了关于夫妻共同债务的规定夫妻在离异之后关于夫妻之间的债务应该共同清偿。夫妻的个人财产在夫妻共同财产之下,只有共同财产不能够偿还债务时,法律才规定了夫妻个人债务的清偿规则。对于不能够清偿的夫妻共同债务时,而夫妻之间又不能合理的承担债务时职权人可以请求法院进行协调解决[ ,《婚姻法》第41条]。从夫妻债务立法的观点是消极的生活在一起的夫妻债务的存在期间,债务是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界定夫妻共同债务,债务要清偿的而制定的立法,而且法律明确了是夫妻双方都要偿还,规定了法律对于夫妻共同债务的的偿还原则是连带责任,并且明确之间的关系。夫妻之间的共同债务应当按照在夫妻婚姻存续阶段形成的共同财产进行清偿。此时的债务也包括婚前的部分财产,婚前债务仅限婚后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的才能算夫妻共同债务。对于婚姻存续期间的财产不能够偿还的情况下,债权人可以要去对夫妻的个人财产进行偿还或者由夫妻约定双方分摊夫妻的共同债务。在夫妻离婚时[ 《离婚利益协调机制研究》 第167页]还具有尚未到期的债务时,夫妻之间不同提前偿还的应该由夫妻之间约定将债务同时分割给夫或者妻,并且夫妻之间根据责任和实际情况承担约定的份额。若是出现这种情况下,债权人与夫妻之间没有经过同意就将份额分摊,此时夫妻之间的内部约定不能对抗债权人,并且此时夫妻之间还是具有连带责任。若是债权人事后知道的,可以要求夫妻按照自己的份额进行追偿,夫妻双方不得行使对抗权。

(二) 夫妻共同债务与民法中一般民事债务
   连带责任在民法中具有很复杂的规则,由于夫妻共同债务的偿还的原则性规定,导致没有法律作出具体的详细规定。夫妻债务是属于民事债务,所以夫妻债务的规则也适用民事债务的相关规则,但是夫妻债务和一般的民事债务具有不同特征。最主要的不同是二者主体的差异性。
   夫妻共同债务由夫妻双方对外签订合同了,丈夫和妻子之间的特殊身份链接夫妻债务,特殊身份的丈夫和妻子,使得夫妻中一方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民事活动具有代表夫妻之间的合意,会导致民事关系相对人认为是夫妻之间的共同作出的行为形成合力信赖,在实践中夫妻一方的行为很可能没有得到夫或者妻的同意也未使另一方享受到借债的利益。因此,由于此行为的存在,导致夫妻债务的产生许多问题。在民事合同中,双方都处于一个平等的主体之间订立的,不存在具有特殊的身份关系。“在夫妻共同债务中夫妻身份是不同于民事关系中”。[ 《亲属法原理》 第145页,夫妻共同债务与民法的关系]

二、夫妻共同债务的清偿和判定

(一) 夫妻债务和个人债务的标准
夫妻在日常活动中会对外形成债务关系,债务关系的形成就具有偿还行为,首先需要确定是否为夫妻共同债务还是夫妻个人债务,债务性质的不同会引起夫或者妻的清偿的责任。需要明确债务的
是用于个人还是夫妻日常生活。所以,要明确夫妻共同债务的划分还需要具体的范围,可以公平平衡双方利益,建立有效的制度措施。
我国法律关于夫妻共同财产作出具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对于夫妻共同债务的法律规定有很欠缺,根据《婚姻法》第19条第3款、第41条、《婚姻法司法解释一》第18条、《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23、24、25、26条都是关于夫妻债务和个人债务的立法事项,夫妻债务的范围(1)夫妻在婚姻存续期间的债务,个人贷款并非用于日常生活是个人债务;(2)夫妻在婚前的借贷行为而且能够证明其是为夫妻婚后共同生活所产生的债务;(3)夫妻在日常生活中的花费支付而形成的费用产生的债务;(4)夫妻为双方产生的医疗费,抚养费,赡养义务所产生的费用等等。
夫妻个人债务的范围(1)夫妻规定了由夫或妻独自承担,可以由其本人承担债务;(2)夫或者妻一方的借贷活动,且不是用于生活目的。(3)结婚前的债务应该视为夫妻个人债务(4)夫妻之间约定其各自收入由各自所有的,其债务由个人承担;(5)一方随意支付和挥霍所负的债务(6)夫妻一方擅自进行公司投资,以及金融买卖,其收入未用于家庭支出有关的按照个人债务处理等。

(二)夫妻共同债务的清偿规则

1. 夫妻共同债务的清偿
按照《婚姻法》第41条规定,夫妻的共同债务由夫妻的共同财产清偿,对于共同财产不能偿还的应该对于夫妻的个人财产进行清偿[ 婚姻法第41条]夫妻应该对共同的债务承担共同的责任,夫妻作为一个特殊的身份,不管夫或者妻都有义务向债权人负有给付的责任,根据这一个规定如果是夫妻共同债务的,那么夫妻之间就要担负连带责任,由夫妻共同来清偿。其次,若无法进行偿还就要按照协议进行清偿,可以协议一方偿还也可以用夫妻财产清偿。协议偿还仅限于夫妻内部之间,不能对第三人构成对外的效力,仅限于夫妻两者之间,当夫妻共同财产不足以给两个以上债权人清偿债务时,也可以比例清偿。最后规定了由法院介入,如果无法按照共同财产和协议解决,可以申请法院进行裁决,对于已经清偿的一方,就可以申请向有义务清偿的一方追缴其多余的部分向另一方追偿。
我国的夫妻共同债务实行的连带责任制,目的是保护债权人和第三人的利益,由于债权人在与夫妻之间处于弱势地位,能够减少债权人的风险,如果是个人的债务那么就需要个人的财产独自进行清偿,在实践中已离婚的情况下,多有损害共同财产的行为,多以个人债务按照共同债务的形式侵占夫妻共同财产。

2. 考虑双方当事人的履行能力原则

我国在夫妻共同债务的清偿过程中实行按照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偿还,不足部分由夫妻个人再进行偿还。如果是离婚时的配偶之一,必须考虑到债务的实际性,必须承担其应占的份额债务夫妇的比例。在我国的法律中对于个人在生活中的起的主次作用应该按照分配原则对于清偿债务是按照比例原则进行划分。“《婚姻法》以保护弱者为基础,夫妻离婚分配财产时分配较少财产的,清偿债务是应该考虑到基本情况,减少一方的清偿责任,而加重一方的清偿责任。”[ 《如何分配夫妻共同债务清偿》 2013-12]婚姻法在制定时就考虑到保护弱者的权利。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夫或者妻一方进行非法活动时往往不被另一方所知晓并且造成经济损失,例如:赌博,诈骗造成的损失或者个人行为给家庭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等。由于此行为是夫或者妻一方造成的损失,与夫妻之间并没有太多联系,法律应该对于经济损失的赔偿时对无关直接人减少赔偿或者不赔,形成谁侵害谁赔偿的原则,在夫妻一方故意损害他人利益时不应当将责任全部划归为夫妻责任。在处理这方面的纠纷时,应该注意保留一定的应当日常生活物品,同时贯彻保护妇女和儿童权益的原则,能够更加完善此项基本法。

          三、我国夫妻共同债务立法的欠缺

  我国一共修改过三次婚姻法,由于每一次修改在不同的社会环境,而社会价值也不相同对于其夫妻债务的态度也不同,1950年婚姻法首先确定了男女之间的平等重要性强调了社会主义家庭制度,但是对于夫妻共同债务调整很少规定。在1980年修改的婚姻法中,将“夫妻共同生活所产生的债务”作为夫妻共同债务的准则,也是第一次提出了“用途论”。2001年的修改是适应新的社会价值满足日益繁多的贸易和复杂的夫妻共同财产,但是在《婚姻法司法解释二》中对于夫妻共同财产作出了界定,对于夫妻一方的借贷,原则上认定是由夫妻之间的共同债务,由夫妻共同财产进行清偿,除非债权人能够证明债务是由个人进行借贷的那么由夫或者妻个人进行偿还,这就是司法解释作出的推定论
(一) 举证责任的立法缺陷
法律规范将丈夫和妻子之间的行为是否用于夫妻生活目的,作为判断夫妻共同债务的标准,是客观结合的方法来确定是否夫妻共同债务更简单。由于夫妻之间的存在相当紧密的关系,当债权人是很难辨别债务是夫妻个人或者是夫妻共同债务时,使债权人受到不法的侵害遭受损失。而推定论是将婚姻家庭与社会交易相结合,以此保护债权人免受侵害为防止夫妻之间破坏交易的平等性。离婚诉讼中,根据司法解释我们可以得出对于夫妻一方的借贷以本人的名义的借贷活动是按照付姐共同债务处理的,但是只要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其借贷行为不是为了夫妻共同生活的,那么此项借贷活动就要由借贷人自己偿还。[6 “司法解释第二十四条。。。。。。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情形的除外。”]如果夫妻之间对于能够举证说明是个人债务,那么就不能够证明夫妻共同债务,能够形成公平,平等的规则。当夫妻共同债务之间发生纠纷时对于是夫妻共同债务还是个人债务是怎么样划分举证责任规则。“当夫妻的债务以个人名义对债权人发生的债务,只能由债务人可以证实与夫妻的债务商定是个人债务,或者债权人可以证明夫妻双方之间的约定财产的偿还用于夫妻共同债务,并且债权人之前已经同意”[ 《论夫妻债务的认定》姜冬梅 第四段]。如果债务人不能提出证明,那么夫妻一方以个人的名义的债务就不成立,应该推定位夫妻共同债务,这样就是给一方加重了举证责任。

(二) 对夫妻债务的范围不明确
婚姻法对于夫妻共同债务的立法不够规范,仅是以“夫妻之间的共同生活所产生的债务”为标准,是否包括了对于个人婚前的借贷行为,不敷清楚对个人或者夫妻共同财产的划分,只能模糊的理解。现代社会夫妻财产复杂多样,而婚姻法没有进一步明确,使法律规则相对落后,对于一些财产支出有的认为是个人有的人认为是夫妻共同支出或者在借贷方面,很难分辨出什么是个人还是夫妻共同财产。现代市场经济逐渐发展,夫妻之间不再局限于以前的家庭财产范围而是夫妻双方都能够参与到社会经济中,形成多种形式的家庭财产或者在婚前期间双方的个人财产婚后作为共同财产,由于现代社会夫妻结婚之前,都有很长时间同居在一起,而同居之间的财产在婚后时候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处理。同居时的财产用于婚后的共同生活,那么同居双方的财产是否作为夫妻共同财产。我国的夫妻共同财产仅限于婚姻存续期间具有不合理之处,若夫妻债务发生在夫妻存续期间对于婚前财产应该如何划分,需要理发进行明确的说明。对于夫妻关系破灭准备离婚之际的所产生的债务虽有原则性的规定但是立法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立法应当及时将此项完善。

六 结语

夫妻共同债务从立法规范,夫妻个人还是共同财产的标准没有明确,夫妻的共同借贷签字,都没有清楚的进行规定。夫妻债务关系不仅是在夫妻关系基础之上的延伸,也包含着具有相当的民事法律关系之中。其中包含了夫妻之间,第三人之间的利益和民事法律关系,法律保护具有合法的利益。在夫妻共同债务的清偿之中,保护弱者的原则,对于婚姻法祈祷决定性的,随着经济的快速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形势各种变化,在不同的财产形式下,法律规范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要求,夫妻财产的形式随着变化的多样性,立法的范围也应该及时的调整范围。由于本人知识有限不能更深入的研究,随着近些年的立法日常提议,必定会将夫妻共同债务制度构建完善。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falv/2292.html

(0)
EditorEditor
上一篇 2014年10月19日
下一篇 2014年10月19日

相关推荐

  • 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

    摘要:  近年来,随着中国互联网的爆炸式发展,我们目睹了中国言论自由范围的急速扩大。中国网民的意见成为中国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互联网成为中国民众表达…

    法律论文 2014年10月8日
  • 【法律论文】浅析法律事务–以知识产权为例

    摘要:随着社会的科技技术迅速发展,经济、贸易等各个领域的知识产权的含金量逐步提高,但是由于知识产权本身具有无形性、专有性、地域性等特点,实际生活中,很容易受到侵权人的侵害。然而,本…

    法律论文 2014年11月27日
  • 【法律论文】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及我国的法律应对

    【摘要】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应当加强在金融监管领域的协调与配合,为各国和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创造必要条件。我国在参与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方面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一定的不…

    法律论文 2014年12月18日
  • 【法律论文】浅谈第三人撤销之诉

    摘要:第三人撤销之诉是与案件具有法律上厉害关系的第三人因不能归责于已的事由而未能参加原诉讼,但原生效判决对其合法利益产生损害,请求法院撤销或改变原生效裁判中对其不利部分的诉讼行为。…

    法律论文 2014年11月26日
  • 物业小区管理规约的法律问题探析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住房制度也不断进行了改革,并逐步进入了商品化时代。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城市中住宅产权的体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房子不再是…

    法律论文 2014年10月16日
  • 【法律论文】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法律探讨?

    摘要:当前我国农村饮用水保护形势十分严峻,一些地区由于饮用水源污染引发的各类疾病明显上升,已严重威胁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一些地区农村环保信访量不断增加,由于水源污染引发的群体…

    法律论文 2015年1月22日
  • 析婚姻习俗与婚姻法的冲突与变通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中华名族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特点。几千年的生产生活实践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婚姻习俗,同时农业文明的生活特点以及在农业社会中诞…

    法律论文 2014年10月20日
  • 非法移民的国际法思考

    [摘要]非法移民问题已经成为与艾滋病、毒品贩卖、恐怖分子并列成为困扰各国的四大世界难题之一。在非法移民问题严重影响国际安全与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分析非法移民形成的原因、危害和发展趋势…

    法律论文 2014年10月10日
  • 【法律论文】中世纪欧洲教会法的作用和影响

    摘要:教会法作为中世纪欧洲的一种重要法律,与罗马法、日耳曼法一同构成了欧洲封建时期的三大法律支柱。它以《圣经》为主要法源,其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基督教的兴衰紧密相连,本质上是一种神权法…

    法律论文 2014年11月26日
  • 共犯属性与罪责认定问题研究

    摘 要目前,关于共犯属性理论,国内外刑法学界有共犯从属性说、共犯独立性说、教唆犯二重性说及独立性为主、从属性为辅的二重性说之间的争论。由于缺乏相应的立法规定,加之共犯属性理论研究没…

    法律论文 2014年10月23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