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络谣言已成为一大社会公害,严重侵犯公民权益,损害公共利益,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因而,网络谣言正在成为一个热点研究领域。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各领域专家、学者关于网络谣言各个方面的研究,通过分析问卷调查数据系统阐述了网络谣言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同时探讨性的提出了网络谣言控制和教育引导两方面的建议。
关键字:网络谣言;教育;问卷调查
网络谣言是指在网络这一特定的环境下,网络使用实体以特定方式传播的,对网民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1】。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近年来网络谣言也是在恣意蔓延,既有针对公民单个人的污蔑诽谤,还有针对公共事件的扭曲捏造。网络谣言不仅败坏个人名誉,给受害人造成极大的精神困扰,更损害国家形象,影响社会稳定。据观察近几年来有重大社会影响的网络谣言,我们可以发现:它们要么是因为社会热点事件而起,又或者是会引发社会的热点事件。网络谣言所带来的负面的影响远远大于其所带来的正面影响。纵观近几年关于网络谣言产生的原因,传播的渠道以及解决的方案等等的相关文献的研究,教育作为一种影响网络谣言产生和传播的重要因素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观察和研究。网络谣言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引发了学术界一定程度的讨论,本文试图通过对网络谣言传播者教育程度与网络谣言相关问题的研究,来建立一种理论模型来说明网络谣言产生的原因、传播的主体,同时这种理论模型对未来制定相对应的教育政策也具有重大作用。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一)、西方学者对于网络谣言的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西方学者开始对谣言进行系统性研究。在当时,美国军方认为谣言本身就已经是敌对国家的战争工具。所以,对于如何防范与控制谣言的传播以及消除谣言的影响成为了当时美国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西方各国家对于谣言的研究并没有停止。在互联网时代,法国、英国、美国等各国家的学者对于谣言研究的视角更是从战争领域转移到了社会政治 、文化教育、市场运作等等方面。国外多学科、多视角对于谣言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关于网络谣言的理论更是渐渐走向成熟。
(二)、我国学者对于网络谣言的研究
最近几年,我们国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也开始注意并研究网络谣言。我国从2000年到2005年是国内互联网发展的初期,网络谣言并非谣言传播的主流,网络谣言少之又少。2005年以后,随着国内互联网的大面积普及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各学科领域学者对网络谣言的研究开始飞速增长。2010年以后网络谣言更是泛滥开来,例如:2010.02 .20山西的地震谣言、2011.02.17“皮革奶粉”的传言、2011.8.12伪造的“47 号公告”、2011.10.20散布的“针刺”谣言、2011 .11“滴血食物传播病毒”传言、2012.02.21非典谣言、2012.03“军车进京”传言等等对人们的生活,交际,以及社会的秩序,市场的运作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网络谣言的研究正在成为一种热点领域的研究。
在国内,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公安机关是网络谣言研究的主要聚集地。在大学和科研机构中公安类院校侧重于研究网络谣言事件的特征和类型;而大学和科研机构中的中央及地方类党校侧重于政策方针的研究。其次是公安机关,我们知道在应对网络谣言过程中,公安部门有着更全面的信息和资料,因此他们主要研究网络谣言的事件预防及应对策略。从文献类别来看,我国关于网络谣言的文献大量集中在“信息经济与邮政经济”、“新闻与传媒”、“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公安”等方面,即目前我国关于网络谣言主要是从传播学、政治学、社会学角度来研究的。本文通过调查问卷从学历这个角度对网络谣言进行探索性研究。
二、网络谣言与教育关系的逻辑推断与经验认知
本文的理论设想是网络谣言的产生是由于传播者教育程度低作用的结果。该项研究假设网络谣言传播者教育程度低,跟风气息严重,对事物缺少全方位的思考,更容易感情用事,进而导致了一定的行为动机或行为倾向。在国内,各领域的网络谣言的研究者对于谣言的态度大部分都是否定的。我们国家的有些学者从国家的宏观层面入手,认为网络谣言是环境危机的产物,认为道德恐慌和信任缺失是网络谣言产生的社会根源。他们认为网络谣言产生的前提是要产生某些事件能够引得人们的注意,拥有相同观点的人聚在一起进行网上评论转发或私下讨论。在国内还有些学者认为因为中国社会转型处于特殊阶段也可能导致网络谣言频频出现。我国的贫富差距、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社会矛盾激化、社会问题丛生、社会公平下降、社会流动频繁,这些因素必然也会导致研究者对于网络谣言持否定态度。当然我国社会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特殊转型也会渗透到文化层次结构和意识形态中,对中国人民的道德价值观产生极深的影响。
深圳大学的周裕琼认为在自然、社会和技术三重因素合力推动下,造谣传谣正成为一种日趋常态化的舆论活动。而这种常态化到底是哪些人作为媒介作用的结果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我们认为通过立法这种方式并不是制止网络谣言的根本方式。我国是一个民主的国家,讲究言论自由,立法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限制人们的言论。而且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网络谣言的传播者中大部分人并非有意识的在传播谣言。本文通过抽样调查,统计分析结合理论分析系统性研究政治、经济、教育以及所处区域与网络谣言之间的关系,重点分析教育与网络谣言的相关度。
三、对网络谣言与教育关系批判性分析及政策性讨论与建议
网络谣言与教育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但教育程度低并不是网络谣言产生的唯一决定性因素。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学院李道荣教授在接受访谈时提到每个人都有传播信息的欲望,而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会对信息进行加工简化,很容易对信息断章取义。所以,一定程度的教育可以帮助我们辨别信息。但是,对于现在网上信息在简单的“复制一粘贴”之后就能够得以传播,让我们即使拥有高学历也同样难以辨别信息的真伪。另外,很多网络的匿名性也会促使网络谣言的产生。网络上人们的活动缺少了以往面对面交往时的压力和谨慎的心理,可能一些平时压抑的想法更容易在网络上恣意抒发。最后,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的经典谣言传播公式表明,谣言的模糊性会促使谣言的传播。但是在现在的网络中,很多谣言力求细节描写并且还会加入许多相关资料证明信息的真实度,进而提高信息的可信度促进信息的传播。因此,只有高学历并不能完全屏蔽网络谣言,我们必须寻求其他的技术方法来辨别谣言。
第一,我们要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政府要做到及时公布公共事务以及突发事件的正确信息,进而抵制网络谣言。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也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评价,反映着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提高政府公信力对于控制网络谣言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我们要加强主流文化的建设。倡导政府诚信行政,诚信开展公共服务;要求政府官员说实话,说真话。全面提升公民素养,强化公民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自律意识。净化官风、淳朴民风,用正气压倒邪气,用实实在在的言行粉碎一个个的谣言。时间长了,造谣者没有市场,谣言也就没人相信。
第三,我们要加强互联网技术应用管理创新。互联网技术领域要加快开发创新力度,建立网络谣言监测形成机制、筛选确认制度、破坏评估制度、整合相关职能机构调查处理制度、处理后反馈制度,形成及时发现网络谣言、及时处置网络谣言、及时辟谣机制,对网络谣言内容本身及时正本清源,对网络谣言的发布者、传播者的处理及时公布于众,接受社会监督。要加强对网站的管理创新,完善网站行业自律制度,提高网站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网站识别、管理、惩戒网络谣言的能力和水平,在网民中开展诚信发言、抵制谣言等互动活动。
参考文献
[1]靖继鹏,马费成,张向先.情报科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56—77.
[2](关)奥尔波特,刘水平等译.谣言心理学[M].沈阳:辽宁教 育出版社 ,2003:1.
[3]周裕琼.当代中国社会网络谣言研究[M].上海商务印书馆,2012:23-29.
[4]奥尔波特等著,刘水平等译.谣言心理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36-49.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deyu/7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