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核心,是事业计划及任务全面完成的有力保证,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财务管理方面的改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应的管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关键词:财务管理 事业单位
一、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的重要作用
能够使行政事业单位以各种形式存在的资产得到全面反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事业单位无论是以实物形态存在的资产还是以非实物形态存在的资产,都同样具有使用价值,需要在使用价值和价值上予以确认,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益,为上级及有关部门提供全面系统的经济信息加强资金使用前的预测和使用中的控制,对资金使用质量和使用效果进一步进行考核,通过各项财务指标反映资金使用效率,看到取得的成绩和效果,也看到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为改进资金使用提供重要依据。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职能的健康、和谐发挥行政事业单位职能发挥情况良好,财务状况也是良好的,财务对单位的职能发挥有着积极的影响。有效控制行政事业单位支出,杜绝浪费现象财务部门严格遵守执行财务制度及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预算编制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合理地科学地安排收支。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财务部门根据本单位的业务特点、管理要求、资金运动、人员配置等,充分体现本单位的特点,制定规范、合理、人性化的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并且严格按制度办事,严格把关,以堵塞漏洞,设定不同的考核指标,逐步建立起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机制。
二、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要以科学管理为第一要务财务管理的核心价值是科学,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就要以科学管理为第一要务。科学管理的基础是精细管财。合并制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现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梳理,对完全企业化管理或政府已决定改制的事业单位,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对一些以事业收入为主的事业单位,如高校、医院等,可暂时执行行业会计制度,等经济体制改革、财政改革、事业改革全部到位后。建立科学、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第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要以依法管理为第一要求财务管理的基本前提在依法,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要以依法管理为第一要求。
三、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费用支出缺乏有效控制。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行政经费的支出(特别是招待费、办公费、会议费等)普遍缺乏严格的控制标准;即使制定了内部经费开支标准,但仍较多采用实报实销制,只要有相应审批人员签字同意,会计人员就予以报销。专项经费被挤占、挪用现象也较普遍,致使专项资金未能发挥其应有的资金效益。
2、固定资产管理比较薄弱。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以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对资产的使用管理仍缺乏相关的内部控制,重购轻管现象比较普遍。如相当部分行政单位未按规定建立起定期财产盘点制度,对于购置的固定资产未能及时登记入账,未按规定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实物卡片,资产保管责任不明确等,极易导致资产账实不符及资产流失,账外资产也时有发生。
3、财务与业务管理脱节。财务部门只起到“核算”、“付款”作用,对单位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未能对业务部门实施必要的财务管理和内部监督。如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对于房租收入,往往只负责对收入登账核算,而对收入额确定是否合理、是否按合同及时收取、是否做到应收尽收等却未能实施必要的财务监控。
4、票据管理不够严格到位。票据的购、领、用、核销未按规定建立相应台账;对票据使用情况未建立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制度,导致一些执收部门延期上缴相应收入,甚至出现挪用公款问题;对使用后票据未能及时办理交验、核销,容易导致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等问题。
5、岗位设置不够合理。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编制有限,人员紧张,岗位安排不尽合理,许多单位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职现象。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业务决策人员及经办人员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出纳兼复核、采购兼保管等现象,出现管理漏洞。
6、预算控制比较薄弱。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推进,预算控制得到了一定程度加强,但仍较薄弱,主要表现为:一是预算编制还比较粗糙。目前部门预算的编制一般仍根据当年财政状况、上年收支实绩、预算单位自身的特点和业务进行核定,大部分都还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预算支出达不到逐笔进行核定的要求。二是预算刚性不够。预算的计划性、科学性不强,预算调整追加较为频繁,资金使用缺乏预见性,削弱了预算的约束控制力。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cwgl/6291.html